冉俊義,華北油田采油三廠河間工區維修班電焊工,大家都說他是從采油一線“鉆”出來的專家。2003年至今,冉俊義通過技術創新為企業創造經濟效益5000多萬元,是集團公司技能專家。
在從事采油工作的32年中,冉俊義先后干過采油、輸油、注水等工作,也當過站長,但從拿起焊槍的那一刻就再也沒有松過手,一干就是20個春秋。
冉俊義搞創新發明已有8年時間。2003年3月,工區產量吃緊,擔負河一計、河二計、河三計外輸任務的東營管線腐蝕嚴重,一周需要補好幾次漏。一旦補漏,油井就得停井。有時,補一個漏,會影響30多口油井三四個小時的產量。一天,冉俊義和同事們又接到補漏任務。他們趕到現場,按常規方法對管線進行放空。由于管線長、液體多,冉俊義和工友們在現場等了好幾個小時。結果,原本兩個小時的活兒,他們整整干了一上午。冉俊義心里非常著急,因為產量等不起呀。在場的工友也發牢騷說,要是有個好法子就不用等這么久了。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冉俊義開始留心觀察,琢磨著改進補漏方法。他反復思考,采用與傳統熱補相反的冷補方法,借鑒鉚接技術,研制出了冷補卡具,成功解決了腐蝕嚴重管線無法卸壓不好補焊的問題。在長期的搶險補漏工作中,冉俊義發明了多個補漏方法,如冷補、現場帶壓補等,可以根據漏點的不同情況采取相應方法,為及時恢復油井生產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創新過程中,冉俊義克服了諸多困難,不斷探索,解決了生產中的一道道難題。在改進抽油機曲柄銷子拆卸方法時,冉俊義費了不少精力。游梁式抽油機曲柄銷子拆卸速度快慢影響著油井開井時率。為盡量縮短拆卸時間,冉俊義查閱了大量書籍,卸松冕形螺帽三扣導電機線頭,讓游梁式抽油機反方向運轉30周使鋼鍵歸位,有效降低了曲柄銷子的摩擦力,從而可以輕松取出曲柄銷子。這一方法如今已在采油三廠推廣。
為讓更多員工脫穎而出,冉俊義主動承擔起培養人才的任務,帶出了一批技術骨干。2003年,河間工區成立技術創新協會。作為技術協會負責人之一,冉俊義定時組織大家進行集中培訓和技術交流,并主動參加工區員工培訓活動,每周至少授課兩個小時。在一次技術交流會上,有人提出采油站油井分布零散,值班員工巡檢不過來,井上變壓器經常被盜。為此,冉俊義決心把這個問題解決好。他和工友多次到井上查看,反復試驗,終于想出了一個治理的好辦法,即用鋼絲繩及鋼管對變壓器進行有效緊固。這項變壓器防盜新技術很好地解決了井場變壓器易被盜這一難題,獲得油田QC二等獎。
這些年來,冉俊義傾心帶徒,先后帶出采油技師4名、集輸技師1名、注水泵工技師1名,電氣焊技師2名。其中,兩名徒弟在油田職業技能競賽中取得好成績,獲得技術能手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