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書記,你看我的微語錄上了公司的《鐵軍》小報。”7月19日,50493鉆井隊職工小張拿著一張《鐵軍》興高彩烈地指給該隊黨支部書記王德兵看。近期,鉆井一公司在《鐵軍》小報上開辟了微語錄專欄,陸續發布征集到的職工微語錄。
????今年6月份,該公司發出通知,在一線職工當中開展征集微語錄活動,要求大家根據自身的實踐和體會,用最簡短的文字,最生動的語言,表達自己工作中最真實的感受,從而凝聚助推企業和諧發展的正能量。自活動開展以來,已收到微語錄900余條,每一條微語錄背后都蘊含著一個動人的故事。
????“井隊是一個溫暖的家”
????“通過一段時間工作,我的確感到井隊是一個溫暖的家。”這是該公司30913鉆井隊青工海濤寫的微語錄。
????前不久,根據該公司的統一要求,后勤單位部分年輕職工轉崗到一線鉆井隊工作。鉆前大隊青工海濤積極響應公司的號召,報名到鉆井隊工作。經過一周的集中培訓,他便踏上了到南陽項目部30913鉆井隊工作的路程。海濤盡管思想上有著到井隊去吃苦、去鍛煉的準備,但真的要去了,還是思緒難平。他想:“在南陽,遠離公司基地和親人。估計生活設施無法保障,設備也會破舊不堪,這肯定是個苦差事。”但下車后,項目部的人員早已在車站迎候他,一句“小濤,辛苦了”的問候,頃刻間消除了他長途奔波的疲勞。到了隊上后,平臺經理忙著給他找工衣工鞋,黨支部書記忙著給安排房間,服務員也把干凈的床單、被罩送了過來,同室工友趕快給他打來了洗臉的溫水,海濤很快感受到了集體的溫暖。他在隊上的機房工作,有一次柴油機發生了故障,突然出現停機現象。他正在為啥時間才能修好而發愁時,隊干部帶領大班人員及時趕來搶修,設備很快又恢復了正常運轉。現在,他越來越感到井隊就是一個溫暖的家。
????“要像對待孩子一樣,精心呵護每一輛車”
????該公司泥漿站車隊隊長李長水,幾十年如一日勤學苦練,掌握了一套過硬的修車本領。他在微語錄中寫道:“我們要像對待孩子一樣,精心呵護每一輛車,才能創出好效益。”
????他所在的站有12輛車,且老化嚴重。為了提高車輛的完好率和出勤率,他用獨創的“望聞問切”法就能準確判斷車輛的問題在哪里,而且手到“病”除,人稱“魔術師”。每年,站上的車輛安全行駛里程都在30余萬公里以上。李長水深知“節約就是創效”的道理,他堅持“凡是能修的絕不換新的,凡是自己能修的絕不外送”的修車理念。今年上半年,他帶領職工自修車輛100余次,節約送修費用近3萬元。5月份,站上一輛車的水箱因為用得時間久了被腐蝕透了,多處漏水,換一個新水箱需要3000多元,他舍不得,就從配件房找出了一個庫存多年的舊水箱來替代,但因車型不同,水箱位置、尺寸也不一樣,他就和同事一起反復商量,焊架子,調整安裝,忙活了整整一下午,終于大功告成。站上機械輸油泵故障的修理,每次費用都不少于5000元,李長水知道后暗自下決心,要掌握這門技術。為此,他上網查閱有關資料,認真做學習筆記,并到設備庫借來一臺舊機械輸油泵進行反復拆裝練習,最終掌握了這門修理技術,僅此一項每年可為公司節約修理費3萬元以上。
????“講安全要成為一種好習慣”
????“講安全要成為一種好習慣。”這是董偉在微語錄中寫的話,也是他經常愛講的一句話。
今年31歲的董偉,干過鉆工、井架工,副司鉆和實習技術員,現任30913隊司鉆,曾獲得過公司“崗位操作能手”等榮譽稱號。在鉆井隊10多年的摸爬滾打,使他對安全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養成了嚴細認真、一絲不茍的好習慣。該隊在樓7—11H井的施工中,他帶領班組成員執行起升井架的任務。全班人員到位后,正常起升第二節伸縮井架,當井架上升4米后,由于二層臺纜繩掛住井架立管螺栓,無法脫離,急需手動脫離。在這緊急時刻,井架工沒有系安全帶便要上井架,被他立刻制止,避免了一起可能發生的事故。正是因為這樣,在他當班工作期間,這些年來從未發生過一起事故。(中原石油報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