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剛剛結束的利馬“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強烈呼吁停止使用化石燃料,國際能源署近日發布報告卻表示,未來一段時間,全球煤炭需求有增無減,預計到2019年,需求量將達到創紀錄的90億噸。
據英國《衛報》報道,此次利馬峰會提出的目標是,到2050年實現溫室氣體零排放。這一目標受到了很多國家的支持和認同。會議還圍繞是否強制各國在2015年春季前宣布自己的減排計劃展開了激烈辯論,但最終達成的協議,僅要求各成員國在明年3月31日前公布減排計劃。
減排難度不小,人們擔憂當前各國的能源使用現狀,將無法確保全球升溫幅度小于2攝氏度。而國際能源署最新發布的實際能源趨勢報告,更是加深了人們的這種擔憂。因為報告給出的數據證明,當前的煤炭消耗量,相比2010年的72億噸,已出現了大幅攀升,而且是逐年在增長。
國際能源署署長瑪麗亞·范德胡芬坦言,盡管各國都有減排的需求,最近也已聽到很多承諾和旨在減緩氣候變化的政策,但在未來5年內,這些承諾和政策基本上都不能遏制煤炭需求的增長。“雖然煤炭對能源安全和能源供給的貢獻不可否認,我必須再次重申,目前的煤炭使用方式是不可持續的。要改變這一點,我們需要從根本上加快部署碳捕獲和存儲技術。”瑪麗亞·范德胡芬說。
據國際能源署的預測,全球煤炭需求將以平均每年2.1%的速度增長,直至2019年。這一數字低于去年預測的2.3%,也低于2010年至2013年3.3%的實際增長率。 值得一提的是,國際能源署在其年度中期煤炭市場報告中還提及,中國已經承諾能源生產多樣化,預計在2030年之前,其天然氣、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發電將出現驚人的增長。但即便如此,到2019年,全球煤炭行業增長還會有很大一部分來自中國。與此同時,印度以及其他東南亞國家,也會成為煤炭消耗量增加的主要推動力。
由于利馬峰會未能就碳排放削減配額達成一致,因此相關專家認為,國際能源署的這一預測,是一個非常危險的發展趨勢。當前狀態下,燃煤電廠只生產了全球40%的電力,卻要為全球70%以上的排放負責。暫且不管排放額度如何分配,各國都迫切需要采取行動,削減燃煤電廠帶來的排放。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