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圖為劉濤在工程現場。 呂世濤 攝 |
劉濤清楚地記得一個歷史時刻:土庫曼斯坦納巴特時間2009年12月14日中午12時30分,中、土、烏、哈四國元首共同開啟中亞天然氣管道閥門,來自土國阿姆河畔的天然氣,沿著鋼鐵巨龍一路奔向中國。
中國石油人用28個月時間,按期建成了常規要6年才能完成的能源大動脈——中亞天然氣管道。劉濤,中烏天然氣管道項目副總經理,懷揣對事業的忠誠與激情、對目標的堅韌與執著,和戰友們一起默默奮斗在異國他鄉,在中亞天然氣管道建設的最前線,智慧加拼命,指揮千軍萬馬,攻堅克難,共同創造了中國跨國管道建設史上的中亞管道速度。
國際工程,多國多方協作,需要科學合理的協調指揮。打造和諧、高效、務實的施工團隊和管理團隊,前線指揮官的智慧與才干得到了直接考驗
中亞天然氣管道是橫亙土、烏、哈、中四國的重大國際工程,關系國內億萬百姓的重大民生工程,是中國石油構建華夏版圖四大油氣戰略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亞三國實現油氣資源出口途徑多元化的重要渠道。這條跨國管道,從工程論證到立項再到建設,都得到了四國政府的高度重視,胡錦濤主席更是多次給予深切關注和熱切期盼。這樣一項具有深遠政治意義的國際工程,工期緊迫,任務艱巨,政治環境復雜,自然條件惡劣,對中國石油的組織者、建設者是一場國際大挑戰。
攻堅啃硬,當用精兵強將。中亞天然氣管道公司在集團公司系統內挑選了一批得力干將,派往施工一線,實施組織管理。先后參與過陜京一線、西氣東輸、陜京二線等多項國家重點工程,且有著國際施工經驗的劉濤,即受命于此。
中烏天然氣管道作為中亞管道的骨干部分,是中國石油在烏國建設的第一個大項目,眾多國內外公司、人員參與,施工最高峰時2000多人、300多臺車輛布在管道沿線。
同時,每個公司文化背景不同,管理方式各異。劉濤既受印施工一線指揮官,必須將這個“大兵團”打造成和諧、高效、務實的團隊。
工作千頭萬緒,特別是施工啟動準備讓人焦頭爛額。中亞管道公司超前謀劃,統籌部署。
劉濤按照既定計劃,繁忙中始終保持冷靜,創造性實施組織管理,依靠豐富的項目組織經驗,同步安排各項工作齊頭并進,線路招評標、授標談判、線路交樁、焊接工藝評定和焊工考試、設備與資源到位等流程環環相扣,緊張有序。那段時間,劉濤的電話是全項目部最難打進的,總是占線,即便到了后半夜。
如何讓中外承包商之間真正形成一種優勢互補、互通有無的共贏局面?在復雜的政治經濟環境下,劉濤冷靜分析和處理各種敏感問題。他意識到,全線能否正常完工,瓶頸就在烏方承包商身上。要轉變管理方式,不能按常規套路。要合同上分,思想上合;工作上分,目標上合。按照這個大團隊建設思路,劉濤帶領他的施工部,發動多方力量,時時處處主動替烏方著想,替他們解決困難。
劉濤組織烏方承包商到中方承包商現場觀摩學習,向烏方管理人員全面灌輸國際項目管理及EPC管理理念。在他們遇到困難時,又協調中方承包商施以援手。在劉濤穿針引線般推動下,烏方承包商也主動支援中方承包商。在和諧合作的氛圍中,中外承包商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勞動競賽,掀起一輪又一輪施工高潮,并創造手動半自動焊接機組單日焊接和月焊接兩項中亞管道全線最高紀錄。
對于施工部這個直管的小團隊,劉濤也沒少操心。施工部成員來自四面八方,劉濤嚴格要求,帶他們跑現場,一遍遍講專業技術,講施工組織,不厭其煩。劉濤認為,這么多事情,自己一個人絕對干不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必須用好。
劉濤目標很明確——“跟我的翻譯,我要把你們培養成工程師。跟我的工程師,我要把你們變成能獨立交流的人?!?/p>
劉濤說:“組織上把他們交給我,我必須為他們負責?!?/p>
國際工程經常面臨復雜多變的國際政治經濟局勢。協調處理好各種突如其來的未知變數,透射出的是大氣魄的責任擔當和國際項目運作風險的超強應變能力
按中亞管道公司整體部署,2009年6月30日之前要完成A線主體焊接任務。對于實現年底通氣的政治大目標,這是個雷打不動的要求。
工期緊迫問題、烏方承包商資源不到位問題、未知的局勢變化問題,考驗著中亞管道公司的決策和決斷能力,也考驗著劉濤現場協調指揮能力。
2009年年初,剛剛擺開戰場的烏方隊伍突擊焊接十幾公里管線,檢測結果顯示,焊口質量合格率很低。
橫貫四國的能源大動脈施工質量絕對馬虎不得。借此機會,劉濤堅決要求對方更新設備,手工焊機組退場,上自動焊機組。他聯絡烏方承包商高層,提出三條“鐵要求”:一是已焊接管線全部切割。二是上自動焊機組前要進行百道焊口考核,過關者上線,不合格者淘汰。三是新上機組焊接一次合格率必須在85%以上。
檢測結果和劉濤的“鐵令”讓烏方承包商高層震驚。雙方溝通后,烏方購進新設備,派人培訓,焊接一次合格率上到90%。
焊接質量上來了,但劉濤憑借豐富的施工經驗和對現場的深入了解,倒排工序精心測算后卻發現,按照工期要求,烏方隊伍需要每天焊接250道口,可現在24小時連軸轉,也只能完成120道口。
針對這一前瞻性的科學預判,中亞管道公司總部提出,讓中方承包商以后期B線工作量置換烏方承包商當前的A線工作量,以保證年底按期投產。
烏方沒有一下子就答應這個要求。劉濤先用一系列科學嚴密的數據,將其項目經理說得口服心服,繼而在談判桌上再次結合對方施工能力,綜合每道工序、天氣、合格率等各種因素,擺出更為科學嚴謹的數據,讓烏方談判人員完全認可了這個建議。事后,烏方人員笑稱劉濤不但是施工專家,而且是談判和外交專家。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2009年2月,施工戰猶酣,烏國政府突然提出,將現有管線走向改至繞行靠近其天然氣產區加茲里附近。
這一要求頓時打亂原有整體計劃。中亞管道公司高層迅速反應,明確提出“死保年底通氣目標”的談判底線。劉濤組織各方專家綜合所有情況,最后得出結論——如果直接施工繞行段,建設周期將被迫延遲兩個月以上。正是基于這一結論,總部迅速做出以臨時線確保年底投產,隨后再施工繞行線的科學決策。
根據這一決策,劉濤找到解決問題的新策略:將工期不是特別緊迫的繞行線完全交給烏方承包商,同時在保證不減少其總工作量的情況下,再次置換A線80公里給中方承包商。
事實再次證明,利用臨時段確保了中方年底通氣的根本目標,利用繞行段兼顧了合作伙伴的利益訴求,同時也降低了長期平穩輸氣的政治風險。這是在科學研判基礎上做出的最為現實可行的選擇。
對此,劉濤感言:“干國際工程,就要有這種應變能力?!?/p>
創造性地據實靈活運用國際慣例,工作方式上既當甲方又當乙方的角色變換,體現的是幫助承包商就是幫助業主自己的大局觀,反映出海外創業者的開拓精神
中亞管道項目按照國際慣例,實行EPC總承包管理模式。可是面對比較特殊的烏方承包商和無法撼動的工期,如果一味地僵化套用國際慣例,就會非常被動。雙方合資組建的中烏天然氣管道公司作為業主,根據項目實際情況,由業主出面協助E、P、C諸方面分別管理。這種模式雖然不合常規,卻最切合實際。業主既能全盤控制工程質量、進度,又能保證烏方承包商的合同約定利益。這樣一來,甲方雖然多承擔一些工作,但對工程的整體控制力更強,靈活可操作。
在這種較為特殊的運作模式下,劉濤的工作方式也顯得有些特殊。他更多要考慮的,一是烏方承包商問題,二是資源問題。
在烏方承包商施工之前,劉濤就提早介入,天天跟他們“泡”在一起,幫助做前期準備工作。先是義務當老師,講EPC、講招投標、講國際管理模式,再是“客串”其項目經理角色,幫助處理組織機構、采辦、施工組織、HSE管理體系、質量控制體系等全套環節,幫助提供相關文件作為承包商技術標參考。說起這些分外工作,劉濤說:“為了管道建設的大目標,再難再繁也要干下去。”
劉濤幫著跑前跑后,費盡心思忙碌了大半年,烏方承包商終于在已經嚴重滯后了項目總體計劃的2009年1月16日打火開焊第一道焊口。
一個難題解決了,又一個難題來了。無論是管線焊接施工,還是ESD區、收發球區等站場施工,烏方承包商表現出設備、材料等資源準備方面的不足,對于是否訂貨、何時到場,經常無法得到確切回答。劉濤急了,這可不能坐等。他一面督促承包商加快節奏,一面想方設法幫助協調解決。
協調工作遠非順手打幾個電話就能解決,可謂錯綜復雜,是細針密縷的“針線活”。工期壓力最緊張的2009年上半年,劉濤干脆直接將其全部管理工作納入甲方流程。每到關鍵節點,烏方施工,劉濤必在現場,既是督促,又能隨時提供指導。
為管道建設,劉濤所在施工部不僅承擔著業主職能,而且經常做乙方承包商項目經理部的工作。劉濤有時就像乙方項目經理,為其計劃、進度、人員、設備、材料操心,扭轉了烏方初期的被動局面。劉濤感慨:“這個甲方當得比原來干乙方還累?!?/p>
烏方很多人跟著劉濤學會了組織管理的實踐經驗,后期進步很大。一些烏方管理人員深有感觸地說,劉濤讓我們公司的管理和技術水平一下前進了十幾年。
中亞管道速度,詮釋的是海外版的大慶精神。中國石油的國際事業,更需要精神的傳承作為思想支柱
今天,億萬中國人已經用上中亞管道輸送來的天然氣,但能有幾人知道萬里氣龍建設的故事,又能有幾人知道中國石油建設者的奉獻和超常付出呢?
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幾年功。中亞管道工程看似28個月建成投產,背后卻遠不止這個單純的時間概念所能涵蓋。首先,中亞管道工程建設的決策和管理團隊未雨綢繆,超前謀劃,及時應變,科學組織,合理安排,縮短了建設周期。其次,以劉濤為代表的中亞管道人在異國他鄉風餐露宿,忘我奉獻,用信念和汗水壓縮了建設時間。
劉濤業務能力強,施工經驗豐富,對現場每個工序、每道焊口、每個閥室在每個時間段的情況都了如指掌,甚至很多烏國的操作工人都認識。烏方承包商大為嘆服:“你比我們的工程師更熟悉工程?!?/p>
這是劉濤扎實工作風格的體現。他說:“只有熟悉了才能控制住。”對整條管線能做到了然于胸,一是源于對綜合形勢的科學把握、分析和預判,二是源于扎根現場。
跑現場是家常便飯。施工部的弟兄們套用一句經典話語說:“濤總不在現場,就在去現場的路上。”尤其是在“死保‘6·30’節點”百日會戰中,劉濤每天7時準時從駐地出發,在顛簸的沙漠里一跑就是一整天,午餐就是方便面和幾塊餅干,張口滿嘴沙,睜眼沙帶淚,每次回到布哈拉駐地都是半夜。2009年4月的一天,劉濤從現場回來就風風火火地通知開會,剛走到大廳就因為高血壓發作一下子摔倒在沙發上。幾分鐘后,他才慢慢緩過神來,一邊吃藥一邊向會議室蹣跚走去。
一年多時間,劉濤帶領施工部3輛吉普車,兩三天就要沿著529公里的管道沿線跑一個來回,平均每月車程超過1萬公里。痔瘡反復發作,他就是趴在車上也要去現場。管道施工最緊張時,老岳父查出肝癌晚期,正在北京開會的劉濤在老人病床前猶豫再三,第二天還是登上出國航班。直至老人去世,他也沒能趕回來。孩子要做手術,萬里之外的他雖牽腸掛肚,卻只能偶爾抽空與妻子通話做些安慰……剛剛八九歲的孩子,每次打電話問的一句話就是:“爸爸,管道到中國了嗎?”
在劉濤的帶動下,施工部人員每天早出晚歸,和衣而臥,個個又黑又瘦。雖然很苦很累,但這個團隊是合資公司最朝氣、最團結的,連續兩年獲得合資公司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劉濤說,能夠有幸參與這樣一個造福子孫后代的重大民生工程和愛國工程,是自己職業生涯當中最值得紀念和自豪的一段經歷。
故事還沒結束。目前,隨著中國與中亞國家油氣合作的深入推進,中亞天然氣管道C線工程前期工作已在緊鑼密鼓展開,建設大軍已在秣馬厲兵。劉濤和所有中亞管道建設者又將迎來新的挑戰,續寫新的篇章。
同事評價
劉濤干過好多項大工程,有專業優勢,管理經驗很豐富,組織協調能力也很強。中亞管道高質量按期完工,他是個很好的指揮員。他是我們項目的代表,是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在海外的具體實踐者。——中烏天然氣管道項目總經理李琳
劉濤先生工作非常認真,專業水平非常高,現場施工經驗非常豐富。他給我們提供了非常大的幫助,幫我們解決了很多問題。我們非常尊重他?!?strong>烏方承包商Zeromax項目副經理魯斯蘭
他性格開朗,很有個人魅力,能把不同單位、不同個性的人團結在一塊干事。他能讓你充分發揮你的優勢,也會讓你找到自己的不足,還會給你很好的幫助與鼓勵。——中烏天然氣管道項目控制部工程師鄭海峰
干這個工程,工作很忙,節奏很快,可他有空時就跟我們聊天,問這問那,很關心大家。我們這個集體非常有朝氣、有活力,得益于有這樣一位領導者。 ——中烏天然氣管道項目工程技術部員工耿臨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