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早上,上班后打開電腦,更新完網站的新聞后,我開始在電腦上瀏覽《中國石化》雜志。忽然,眼前一亮,一篇《為第一套催化裂化裝置施工襯里》的文章,赫然映入眼簾,作者是“長嶺煉化馬志惠”。這個名字很熟悉,我的腦筋飛快旋轉,嗯,想起來了,她是長煉原設備研究所的所長、高工,中石化保溫襯里專家。
算起來,她已有七十多歲了,還能夠在核心期刊上發表文章,不得不令人佩服。文章敘述了她參加工作的六十年代初,在撫順石油二廠參加第一套硫化催化裂化裝置兩器襯里研制的艱難過程。展示了老一代石化人“為國家爭光、為民族爭氣”的大協作精神。文章寫得非常感人,幾度哽咽,給我留下了難忘的印象。
馬老來到長煉后,曾參加了長煉廠2#催化保溫襯里材料的研制,負責1#催化裝置改造的襯里施工工作。2008年,她又被原單位設備研究所請去對空氣預熱器制作的生產工序進行詳細檢查,嚴格把關;對空氣預熱器的關鍵部分—襯里材料的配發和施工提出詳細步驟,并現場指導施工。與此同時,她還經常打電話,與保溫襯里崗位的同志探討各種疑難問題。為年輕同志進行保溫襯里培訓講座。長煉“十二五”大項目建設中,她不顧七十高齡的身體,仍現場坐鎮指揮。 馬老高湛的技藝,負責的工作態度,得到了用戶一致好評,也得到了同志們由衷的稱贊。退休后的她,還熱心公益活動,為社區建設出力。她被當選為長煉1989年勞動模范。長煉2007年度“優秀黨務工作者”。
那天,單位領導安排我對廠區洞庭村需光網平移用戶進行上門通知。當敲響一棟居民樓的房門時,按照提供的資料記載,這應該是馬老家。開門的女子,個子不高,精神矍鑠。我問:“請問您是馬志惠,馬高工嗎?”她說:“是,是。”由此,我以這樣的方式,第一次見到了自己心目中仰慕的長煉女“科學家”。
我自報了家門,說明了來意。她說:我也經??吹侥惆l表的文章。我就那樣站在門口,跟她聊了好一會。我說我拜讀了您發表在《中國石化》雜志上的文章,白血球低到那樣程度,還在堅持工作,太感人了。做得好,也寫得好。我說我的父母也是老長煉,跟她差不多一起來長煉創業。她說,她認識,老一代長煉人,都是那樣走過來的。
交談中,我還獲悉,馬老幾十年相濡以沫的愛人剛剛病逝。馬老并沒有被悲傷擊垮,依然樂觀,閃耀精彩。
盡管馬老一再邀請我進家坐,因還有用戶需要通知,我不得不告辭馬老。祝她身體健康,安享晚年。她也祝我一切順利。 寒風颼颼,吹進脖頸。但與馬老的偶遇,卻讓我激動萬分。中石化“十三五“規劃的號角已經吹響,作為新一代石化人,要多向老一代學習,從他們身上吸取寶貴的精神財富,把父輩們開創的長煉家園建設得更加美好。(李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