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檢索:張漢榮,女,博士,47歲,勘探分公司主任師、頁巖氣研究女專家。她先后獲股份公司科技進步和海相油氣發現特等獎、商業發現特等獎、中國地質協會十大找礦成果和科技進展獎等獎項,分公司科技進步一等獎和特等獎等,在專業技術序列中連續三年考核優秀等。
地質研究就好像是一場場難忘的地層之旅,張漢榮用創新和精細去攻克一座座“堡壘”,不斷詮釋地球深處的頁巖氣的奧秘。
“焦石壩”氣田蘇醒了
2010年,她在美國做訪問學者期間,接觸到北美頁巖氣的勘探,還趕上了高大上的主題為“頁巖氣勘探”的AAPG年會(美國地質家協會,地質界最著盛名的學會),更好地了解了北美頁巖氣特征,并學習了相關方面的理論知識。
2011年國內掀起頁巖氣勘探熱潮。年初回國的她,加入到了勘探分公司頁巖氣勘探團隊。當時頁巖氣的工作主要以元壩涪陵陸相頁巖氣為主,海相頁巖氣研究剛起步,由于曾完成過油田部先導項目《揚子區下組合油氣成藏條件及目標優選》的研究,海歸的她“臨熱受命”,參與到油田部先導《勘探南方探區頁巖氣選區及目標評價》項目中,負責該項目中海相頁巖氣的評價研究,成為海相頁巖氣勘探主攻手。
她知道,油氣勘探是一曲高低錯落的交響曲,僅憑熱情解決不了任何問題,要奏出水平,成為經典,最重要的還是潛心學習、打好基礎。
她一邊帶領攻關小組“洗腦”,學習國外頁巖氣成功的理念和經驗,一邊收集國內外一些頁巖氣井資料,從野外調查、分析化驗以及老井復查中,開展頁巖氣綜合研究等,尋找泥頁巖發育和展布,開展頁巖氣成烴富集研究,全方位大規模開展立體“奠基”工程。
2011年7月,勘探分公司與美孚公司合作,成立聯合研究小組。在與外國專家聯合野外實測頁巖氣剖面、聯合頁巖氣評價研究中,把合作中學到的有關頁巖氣的評價流程、指標和方法運用在實踐中,通過指標對比,發現南方海相下寒武統、下志留統海相頁巖與北美具有相似的特征,但是構造改造強,演化程度高,認識到保存條件是制約頁巖氣勘探的關鍵參數,有頁巖(即有資源量)不一定有頁巖氣,關鍵是看保存條件。
與頁巖氣工作部及科室研究人員一起,經過近兩年的“潛伏”,在項目總結中,攻關小組提出了保存條件的控制因素,擬定了下組合選層選區的原則、標準,創新性地建立了適合南方海相復雜構造區的3大類18項參數的頁巖氣選區評價指標。查明了四川盆地周緣區塊下古生界頁巖氣地質條件,明確了頁巖氣主控因素,評價優選了五峰組-龍馬溪組下部是頁巖氣有利層段,涪陵東南部等地區為頁巖氣勘探有利地區,提出了焦頁1井的部署建議。她也因此成為分公司科技進步一等獎獲獎人員之一。
她形象地說,北美地臺就是一個完整的大盤子,而我們則是一個摔碎了的大盤子,豐富的頁巖氣散落其中,形成了一個“勘探迷宮”。所以照抄照搬不行,必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頁巖氣研究團隊正是深知這個道理,根據南方探區的實際,找出南方頁巖氣形成與富集的主控因素,潛心研究幫助他們從錯綜復雜的事物中找到主要矛盾,走出了迷宮,讓沉睡的“焦石壩”氣田蘇醒了。
2012年11月焦頁1HF井突破后,她參與了焦頁2、3、4井和600平方千米三維地震部署方案的討論,并具體制作了部署依據與部署方案的匯報材料《焦石壩頁巖氣勘探部署方案建議》,在12月12日成都召開的《四川盆地頁巖氣推進會》上獲得總部通過并實施,為焦石壩構造的主體控制奠定了基礎。
下一個目標在哪里?
焦石壩取得商業性發現,獲得頁巖氣勘探重大突破以后,總部提出再找1-2個商業目標的任務,下一個目標在哪里?
為此,分公司申請立項了油田部先導項目《四川盆地下古生界海相頁巖氣資源潛力與目標評價》(2012.1-2013.12),科技部項目《四川盆地周緣區塊下組合頁巖氣形成條件與有利區帶評價研究》(2013.1-2014.12),非常規重大導向《四川盆地及周緣頁巖氣整體評價與目標優選》(2013.4-2014.12),在這些項目中她都擔任著技術首席,以科技項目促進勘探生產。
在對焦石壩地區鉆井的鉆后精細評價研究中,她認為深水陸棚相的優質頁巖是頁巖氣富集高產的基礎,這樣的話,那深水陸棚相的發育與展布就尤為重要了。可按照前人的沉積相研究成果,中石化礦權區均位于淺水陸棚的不利沉積環境,那就意味著頁巖氣勘探沒有希望?
她帶領研究團隊廣泛收集資料,重新開展四川盆地及周緣單井(單剖面)沉積相劃分、頁巖發育特征及連井剖面對比研究,編制五峰-龍馬溪組沉積相優勢相圖,發現四川盆地及周緣深水陸棚相廣泛發育。更可喜的是,中石化礦權大部分位于深水陸棚相帶,且優質泥頁巖發育,這為頁巖氣進一步開拓奠定了基礎。她組織論證并匯報了丁頁1井井位論證,提出常規探井隆盛2井位于深水陸棚相,頁巖氣勘探有潛力!通過加深鉆探,實現了深層頁巖氣的突破,“解禁”了整個川東南1千多平方公里的區帶,拓寬了勘探領域。
這一年,在北京召開的AAPG Hedberg會議上,她代表中石化作了題為《四川盆地志留系勘探潛力與方向》的報告被推選為口頭交流,得到與會國內外專家的稱贊。
勘探先鋒,再尋目標
丁山取得重大發現后,她的腳步并沒有停止,在整體明確了川東南頁巖氣的勘探目標及部署方案后,又帶領研究小組開辟新目標新區塊“川西南和鎮巴”,繪就了勘探分公司在四川盆地里的頁巖氣藍圖。
2014年,在與美孚合作研究川西南基礎上,通過解剖常規探井永福1井及綜合分析新的野外實測剖面,評價了川西南下志留統龍馬溪組優質泥頁巖分布與保存條件,優選了川西南龍馬溪組有利區帶分布,評價埋深小于3500米優質泥頁巖發育有利區面積1千多平方公里,資源量8千多億方。同時認為屏邊斷背斜和屏邊斷鼻構造樣式有力,地層平緩,目的層斷層不發育,保存有力,是進行頁巖氣勘探的首選目標,部署了大業1井。她匯報的大頁1井井位論證得到分公司和油田部的高度重視,加快了川西南頁巖氣勘探進程。
通過對川東北地區的綜合研究分析,認識到鎮巴發育下志留統和下寒武統這兩套優質頁巖,結合保存條件研究,認為鎮巴南是頁巖氣勘探有利目標,但勘探程度低,因此建議部署二維地震一百多千米,既能落實泥頁巖展布情況,明確頁巖氣勘探潛力;又能落實該地區構造特征和保存條件,以及下寒武統、下志留統頁巖氣勘探目標,為鎮頁1井井位論證做好資料準備。
(勘探分公司 賀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