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腦袋從一輛客貨車底下探出,然后一雙沾滿油污的手按在地上,鉆出來一個女人。她拍拍身上的土,將工具收回到箱子,來到駕駛室,打開車門,一躍而上,發動車子,側耳細聽聲音,然后踩下油門,兩邊的風景快速從車窗外閃過。
她叫王清華,是河南油田車輛管理中心魏崗服務站的一名女工。回憶起前段時間鉆進車底下修車,弄得滿身是油的經歷,王清華笑得很燦爛。
47歲的王清華,齊耳短發,說話干脆利落,做事麻利潑辣,身上透著一股子認真勁兒,“我就是喜歡開車,這輩子就跟車結緣了。”
2015年,河南油田調整隊伍結構,已有20多年駕齡的王清華從水電廠報名來到新成立的車管中心,期待著在新崗位繼續為油田做好車輛服務工作。
剛轉崗到車管中心,王清華得知50千米外的雙河值班點需要人,義無反顧報名前往。
“去那么遠的地方值班,你怎么照顧家?”考慮到王清華的家庭情況,站領導疑慮重重。
王清華用開懷的笑聲打消了大家的顧慮:“放心吧,我有辦法!”
為雙河水電職工提供車輛服務,出車不只是白天8小時,而是24小時隨時處于待命狀態。正常檢修、日常巡線,王清華開車隨叫隨到,夜間有突發故障和搶險情況,搶險隊員正準備打電話通知,王清華的車已在門口等候。
一次深夜11時,王集無人值守變電站闖進一只貓,水電職工急需趕赴現場處理,防止野貓觸碰線路引發故障。王清華立即發動車輛,帶著隊員趕往50千米外的王集。
當時正好是雨后,路泥濘,夜深沉,只有兩束雪亮的車燈在黑暗中如舞蹈般跳躍。經過一個多小時顛簸,她終于將隊員送到變電站。處理完故障,水電職工要把附近的線路巡檢一下,讓王清華一人將車開到下一個路口等候。
事后,水電職工想起那晚讓她一個人獨自在黑夜中開車,問王清華害怕不,她卻淡定地笑言:“壓根沒想到害怕,只想著要安全行車,不要找錯路口讓你們久等。”
這個愛笑的女人,心里充滿了陽光。她開過小轎車、客貨車,也開過大客車,在對工作充滿激情的同時,從來沒忘記提升自己的技能。為了學習車輛維修技術,王清華自己買來車輛維修專業書,一點一滴學,還經常跟身邊的司機交流技巧。不出車時,她不是仔細研究筆記,就是趴在車底下琢磨配件維修,經常滾得一身油泥。
“看你,都不像個女人了。”同事看到王清華頭上、臉上都是油,又是佩服又是心疼。
因為在車底下修車,在王清華的手經常被車底的配件掛傷,她修好一個又一個故障的同時,手上也刻畫出了深深的痕跡。如今,手背上的傷疤依然清晰可見,她指著傷疤,如數家珍,每一道傷疤都有一個故事,美麗又傷感。
俗話說,人過三十不學藝。但王清華在46歲的時候,握方向盤的手,開始學習敲擊鍵盤。車管中心成立之初,魏崗站急需補充各崗位人員,王清華挑起成本核算和材料管理的重任。她不服輸的勁頭又被激發出來。
去年9月之前,成本核算沒有進入電腦系統,面對120多個隊員的路單,她全是手工核算,加班加點是常事。10月進入系統核算后,她又開始學習敲擊鍵盤,自己在家自學電腦。從打字開始,到文檔和表格的靈活運用,她很快掌握了電腦操作。每月上報的數據全部精準,受到上級部門的表揚。
回望自己23年的工作歷程,王清華始終和車在一起。面對一張張榮譽證書,她很滿足地笑了:“從開車、修車,到現在核算車輛成本,這輩子,我就干了一件事:和車結緣!”
(河南油田 楊建英 單旭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