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今天高溫,到休息室喝杯綠豆湯,解解暑吧。”
“老板,這里離海近,站上的地下水就接近海水,給您運的海產品補點水吧。”
“大哥,用防爆扳手嗎?我這就去給您拿。”
山東濱州石油沾化16站現場,站長呂龍剛穿梭在加油車輛間,與客戶熱情地打著招呼。
呂龍剛是一名85后小伙,他皮膚黝黑,身材矮小,但眉目間閃爍著一雙透徹的大眼睛,嘴角總是微微上挑掛著笑意,整個人透著一股靈氣。他好像渾身有用不完的勁,在站不停地與客戶聊天,向客戶推介商品,為客戶提供幫助。他還經常走出去開發客戶,宣傳加油站油品、非油品特色,提升中國石化品牌形象。在4、5月份更換儲油罐停業期間,他確保了客戶盡快回流,使各項經營指標得到穩步提升。8月,該站輕油銷量同比增長17.7%,非油品營業額同比增長34.9%。
請進客戶 提供貼心服務
“大哥,下了高速路口往前走就是我們中國石化加油站,歡迎您光臨,我們會提供多項免費服務。”在榮烏高速服務區,呂龍剛墊起雙腳,伸長手臂努力地將一張宣傳彩頁遞給駕駛室里的大運輸車司機。
沾化16站地處農村,臨榮烏高速路口。呂龍剛在縣公司的幫助下,制作了小巧精致的宣傳彩頁,彩頁上印有公司微信二維碼、站長聯系電話及多項免費服務承諾。在服務區人流高峰時段,呂龍剛就帶著員工去發宣傳彩頁,指導客戶關注公司微信,采集客戶信息及運輸動態。
“你站前路況如何?有限高嗎?”自散發了宣傳彩頁后,呂龍剛接到詢問路況的電話多了,每次他都將最新的路況信息詳細告訴客戶。
一次,由于大量軍隊車輛通行,榮烏高速路口封鎖,過路車輛一下擁堵到沾化16站。呂龍剛抓住這次難得的機會,為客戶提供熱水、綠豆湯,安排客戶到休息室休息。到了中午他還提供食品、餐具供客戶就餐。這樣一來,客戶對16站留下深刻的印象,都讓加油員給車輛加滿油箱。他又趁熱打鐵,推介公司微信營銷優惠政策及便利店特色商品等。在路口封鎖的4個小時內,16站微信推廣20余人,成功綁卡8個,輕油銷售增長2噸,非油品營業額增長2000元。
抓準時機 鎖定周邊農戶
“盧大叔,您這棗樹長勢真好,今年一定是個大豐收。” 呂龍剛雙手搬著兩箱青島啤酒,來到掛滿青澀冬棗的棗林里,與棗農盧老漢打招呼,“嘗嘗我們原廠生產的青啤。”
“又到了棗樹追肥的時候了,去年用了你的復合肥,效果很不錯,今年全用你的,明天給我送200袋來。” 盧老漢笑著向呂龍剛下了訂單。
去年7月份,呂龍剛剛接手沾化16站。他進行市場調查時,發現當地村民大部分種植冬棗。他估算出周邊5公里內的冬棗種植面積,然后細致了解冬棗的生長規律。當時正處于冬棗的膨大期,他就到棗園推介以鉀肥為主、能提升果實糖分含量的復合肥。盧家村的盧老漢有20多畝棗園,是當地的種植大戶。呂龍剛多次上門推銷復合肥,盧老漢抱著試試的態度只要了40袋。此后,呂龍剛就隔三差五地給盧老漢打電話,詢問冬棗的長勢,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與盧老漢維系了很好的感情,也就有了今年200袋復合肥的訂購大單。
在4、5月份沾化16站更換儲油罐停業期間,呂龍剛也沒有間斷非油品的推銷。他除了與幾家固定客戶繼續保持聯系、上門送貨外,還聯系了鄉鎮上幾家小超市,將卓瑪泉、青島啤酒等暢銷品擺放在超市里銷售。
以站為家 打造心靈港灣
沾化16站地處偏遠農村,設備設施與生活條件較差。有時站上好幾天不送自來水,呂龍剛就在有水時將幾個超大的塑料桶灌滿,確保能維持幾天的生活用水。由于周邊荒涼,該站夏季蚊子、飛蟲滿天飛,冬季寒風肆虐、滴水結冰,但呂龍剛沒有抱怨,而是把這些當成一種磨煉,以站為家。
“我的車在離這里不遠處壞了,需要換件,可我等了好久也沒等到一輛出租車,也不知哪里有維修店,你能幫幫我嗎?我還急著送貨。”一天半夜,一名中年男子徒步來到沾化16站求助。
“我知道這里最近的維修店,我開車拉您去買件。”呂龍剛毫無猶豫,帶著男子直奔維修店。
買到維修零件后,呂龍剛把男子送到車輛事故地點,并幫男子修好車。男子為表謝意塞給呂龍剛100元錢,呂龍剛婉言謝絕。
這種幫客戶買件、送油、交罰單等事情,呂龍剛自己也記不清做了多少次,總之,只要他能做到的,就有求必應。很多過路司機記住了這個熱心、機靈的小伙子,進站加油的車輛也越來越多,日均輕油銷量由5噸增長到9噸。
呂龍剛的工作熱情感染了全站員工,大家都團結起來,積極應對工作中的困難,主動為客戶提供貼心服務,把加油站真正打造成自身與客戶共同的家。
(濱州石油 楊希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