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樣子。”中原油田采油二廠采油管理四區濮三污水站副站長徐正偉既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2006年擔任濮三污水站副站長以來,徐正偉用腳踏實地、拼搏進取的精神,以善于動腦、敢于創新的智慧,在崗位上譜寫著一曲曲奉獻之歌,因為善于鉆研、勤于思考,被小站職工親切地調侃為“大國工匠”。
徐正偉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和過硬的技術素質,但是他從不滿足現狀,為自己制定了“干中學、學中干”的工作思路,進污水處理池觀看內部構造、沿著一根根交錯縱橫的管排跑現場走流程……班組每一處角落都留下他的身影,每一個操作關鍵部位都有他的足跡。看到刺鼻混濁的污水經過一臺臺飛快運轉的機泵、一座座池池罐罐的“洗禮”,變成一汪汪清泉后,他漸漸明白了“技術就是力量”的深刻內涵。水質一直是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為了及時全面了解污水處理的運轉情況,他養成了天天八小時工作在現場的習慣,堅持到處走一走、看一看、聽一聽、摸一摸,時刻注意查找安全隱患,確保裝置安全平穩運行。
徐正偉擔任濮三污水站副站長后,經常吃住在站上,處處留心,勤于思考,不懂就問,從生產流程到設備管理以及各個環節的銜接,一點一滴他都親自操作,身先士卒,從實踐中發掘經驗、總結教訓。由一個不懂水質的“門外漢”,成為一個精通業務的“行家里手”,近年來提出的合理化建議與技改技措項目達20多條,立項攻關項目《4PNL液下泥漿泵泵軸改造技術》獲得優秀成果獎。在他的帶領下,全站形成了濃厚的學習氣氛,人人爭做“學習型”班組、“知識型”員工,全站人員持證上崗率100%,他自己則達到技師的水平。
站里的斜板罐、緩沖罐罐壁因腐蝕出現穿孔,申報項目花費大,時間長,他利用維修所學,帶壓補漏,化解難題。面對寒冬期成本極度壓縮的局面,徐正偉養成了日常工作中收集廢舊閥門的習慣,經過對閥門除銹、刷漆、更換閥盤及細小部件后,一個又一個廢舊閥門再次投入使用。今年來,他利用工余時間,和同事們把改造拆除的幾十個大型閥門修復備用,解決了單位今后幾年在該方面的需求,創造經濟價值20余萬元。
工作三十多年來,徐正偉身后留下了油田、廠級優秀文明員工、優秀共產黨員、崗位明星、勞動模范等諸多榮譽,但他的心里只有一個努力努力再努力的想法,他要用創造性的智慧和豐富的實踐經驗譜寫新時期勞動者之歌。
(中原油田 王遠程 黎春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