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歐佩克為支撐油價而再次大幅減產的努力不敵需求方基本面走軟,油價近日跌破40美元/桶的重要心理關口。截至上周五(12月19日),紐約商交所的即月WTI原油期價收報33.87美元/桶,為近5年來的最低水平。油價從2005年底的34美元至36美元/桶攀升至今年7月大約145美元/桶的紀錄高位花了4年半時間,但其在短短5個月內就已被打回原形,意味著油價下滑速度較上漲速度快近10倍。
歐佩克大幅減產 市場最初無動于衷
歐佩克上周三(12月17日)同意將其受產量協議約束的11個成員國的新產量目標定為2484.5萬桶/日,1月1日起生效,這可能是該組織有史以來幅度最大、無疑也是最復雜的減產協議之一。油價從7月紀錄高位下滑100美元/桶后,歐佩克竭盡全力阻止油價進一步下滑,該組織在阿爾及利亞西部城市奧蘭舉行部長會議,達成一項復雜的協議來實現該新產量上限,該協議使用今年9月的歐佩克11國估計產量2904.5萬桶/日作為基線,將產量削減共計420萬桶/日。歐佩克較早前首先決定削減高于官方上限的過剩供應,隨后決定從11月1日起將官方目標總產量削減150萬桶/日,因此上述減產中部分數量已經從市場中減去。歐佩克主席哈利勒(Chakib Khelil)和卡塔爾石油部長阿提亞(Abdullah al-Attiyah)表示,新協議意味著該組織實際上將減產220萬桶/日,但沒有說明其如何得出這個數字。
歐佩克在一份聲明中說:“全球經濟嚴重下滑已破壞了需求,導致油價受到空前的下行壓力……如不加以控制,油價可能跌至會危及保障中長期充足能源供應所需投資的水平。目前進入市場的原油數量仍遠超實際需求。”
作為世界最大石油消費國的美國,抨擊在全球經濟動蕩持續之際歐佩克減產實屬“眼光短淺”。美國能源部的一位發言人說:“如果去年有任何教訓,那就是市場的反應快于各國能源部長。我們需要看到的是石油市場有良好的供應,并對未來生產有足夠投資。”但歐佩克主席哈利勒說,如市場狀況顯示有此必要,該組織可能在3月的下一次例會上再度減產。他說:“如有必要減產,我們將進一步減產以平衡市場。”
此外,哈利勒說,如有必要,歐佩克將在3月15日舉行的下一次例會前舉行會談。沙特石油部長納伊米(Naimi)在會議即將開始時表示,歐佩克減產目的更多的是為了平衡世界石油市場,而不是將油價推高至75美元/桶——上月沙特國王阿卜杜拉所稱的合理油價水平。他說:“該合理油價是為了一個更加崇高的理由。我們需要每一個產油商生產石油,但很多邊際產油商不能以40美元/桶的油價生產,因此我們認為75美元/桶的油價可能更有助于邊際產油商持續生產,以免市場出現短缺及避免未來油價飆升。”
美聯儲減息影響暫時蓋過歐佩克減產效應
同時,美聯儲上周二(12月16日)將關鍵的銀行間隔夜拆借利率降至接近0,這一積極舉動的影響最終將蓋過歐佩克12月17日宣布的減產220萬桶/日的效應。
這次降息將商品持貨成本削減至極低水平,從而鼓勵囤貨。事實上,紐約商交所交割點庫勝的原油庫存在第四季度期間已累計增加1312.8萬桶,達到2751.1萬桶。美國石油市場迅速作出反應,令紐約商交所原油曲線前端的價差跌至自1983年該合約推出以來的最低水平,在12月19日收報-8.49美元/桶。
隨著聯邦基金利率在第四季度期間經過三大步從2%降至0-0.25%,庫存增長變得更加明顯,截至12月12日一周庫存增幅達到470萬桶,為美國能源情報署(EIA)自2004年4月公布該數據以來錄得的最大庫存變動(升或降)幅度。
2009年世界石油需求將減少33萬桶/日
劍橋能源研究協會(CERA)上周晚些時候稱,由于全球經濟下滑,短期內全球石油需求可能下滑,剩余產能將增加。此番言論支持歐佩克有關需求走軟而必須減產的觀點。CERA在一項新研究中稱,目前預計2008年需求將下降29萬桶/日,2009年需求將進一步下降33萬桶/日,與幾個月前有關需求將分別增長60萬桶/日和90萬桶/日的預測大相徑庭。
CEAR稱,下調預測值反映了今年較早前高油價和金融危機的沖擊,“新興市場和經合組織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均受到相當大的壓力。”經合組織國家的需求疲軟狀況尤其明顯,CEAR預測明年北美和歐洲消費量將分別下降36萬桶/日和26萬桶/日。CEAR稱,預計石油需求下降和現正進行中的投資帶來的預期供應將導致短期內剩余產能增加,剩余產能可能從2008年的約300萬桶/日上升至2010年的700萬桶/日。
但研究稱,中期內,全球經濟恢復和影響石油公司投資的金融約束,可能導致剩余產能緩沖開始被侵蝕,石油市場“可能在下個10年的前半期開始再次收緊……如油價下跌到過低水平,投資不足可能令這種緊張明顯加速。”如油價在2009年和2010年保持在60美元/桶以下,石油業支出可能出現更大幅度的削減,石油市場至2016年可能“再次趨緊”,剩余產能為大約300萬桶/日。
CEAR上述研究是由英國和沙特阿拉伯政府委托進行的,并在倫敦會談上發表。英國和沙特阿拉伯為6月在吉達舉行的主要產油國和消費國會議及上周的倫敦后續會談的主辦國。6月會議是為了討論失去控制的油價,當時油價仍在不斷上漲,最終在7月達到逾147美元/桶的紀錄高位。此后,油價已暴跌逾100美元/桶,完全改變了石油市場的形勢,并徹底表明石油市場仍然服從于傳統經濟理論。CERA說:“市場周期依然存在。”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