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重點項目之一的“珠三角成品油管輸項目”即將投油,廣東石油將增加新的供應方式,管道運輸方式將有大作為,成品油供應渠道更加多樣化。此前,廣東的成品油主要運輸方式是海上船運。
管道全長1135公里
據有關石油企業透露,珠三角成品油管輸項目配套油庫工程建設項目日前基本完成,而相關石油倉儲分公司10多座管輸油庫已經做好投油準備工作。據悉,2004年,投資30億元鋪設的“珠三角成品油管道”工程項目以湛江為起點,以茂名為樞紐,以深圳為終點,全長1135公里,覆蓋陽江、江門、肇慶、佛山、中山、珠海、廣州、東莞等11個城市,設計能力為每年輸油950萬噸。
管道運輸減少天氣影響
業內專家稱,這將是橫貫廣東的能源大動脈。如14座管輸油庫順利投油,油品便可通過管道在各油庫中運行,滿足油庫所在城市的用油需要。
目前,全省的油品主要靠海運,而海運受天氣、航班等因素影響,遠沒有管道運輸方便、快捷和安全。其實管道運輸就像一個水龍頭,需要油時打開閥門就可。有關專家表示,管道油的來源主要是中石化等石油企業在廣東各地的煉化廠。而成品油通過管道到各地油庫,再用槽車輸送到各零售終端。
記者還了解到,珠三角的管網還將以茂名為接點,與去年底投用的西南成品油管道相鏈接,屆時,將形成一條長約3000公里的“石油大動脈”。廣西、貴州、云南等地的成品油,可通過管道抵達珠三角腹地。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