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28日,上海期貨交易所舉辦“第四屆上海衍生品市場論壇—金屬、能源與橡膠( 19910,-180,-0.90%)”。論壇主題為:經濟全球化與蓬勃發展的中國期貨市場。新浪財經作為上海期貨交易所的獨家網絡戰略合作伙伴,對本次活動進行全程直播。下面為中國五礦化工進出口商會會長陳浩然發言實錄。
陳浩然先生: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下午好,非常抱歉,今天稍微有一點感冒,所以這個山嗓音不太好,所以請多多諒解,非常高興再次有機會參加我們期貨交易所組織的能源研討會,我對這個能源問題談不上研究,多年來有所了解,但是近年來又有所荒疏了。主要是跟大家交流的,今天我分三個方面跟大家交流一下,第一個主要是講一下中國石油市場的現狀,第二個講一下中國石油市場的相關政策,第三個講一下中國石油發展市場的預測。
先從原油的進口說起,中國從199個年開始,便成了一個石油的凈進口國,那么在過去的10年里面,也就是說1996年到2006年,由于國內產量增加有限的,進口量占全國消費量的比重從14.3%,增長到了45%,也就是說目前我國原油的依存度大幅度的提高了,提高了45%,這是一個情況。另外有一組數據提供給大家參考,這個是從2003年我國成為第二大石油消費國以來的,原油的消費全部靠進口解決。一共這幾年,我們進口的原油是將近12億噸原油。那么其中03年到06年我們的進口的依存度分別為3.4%,4.2%和4.3%,其中04年05年都是42%。那么由于這幾年石油的價格猛漲,所以我們原油進口用匯的金額也是快速的增長,2005年我們進口原油的用匯是285億美元,占全國貨幣進口的比重從2004年6%上升到7.2%,2006年原油進口金額是664億美元,這個比例又上升了8.4%。另外我們看看近幾年,石油消費和進口的情況。這是有一個表,就是我們進口數量增長的情況,可以看出來,近三年我們消費的數量是逐步的增長,年增長是8.7%。那么受消費拉動的,成品油進口數量基本維持穩定,主要是依靠我國提高原油加工能力來解決。
可以說在過去12、13年當中,我國石油發展的思路,就是大量提高原油的煉制能力,減少我們過去成品油的一些進口,盡量用我們國內的加工能力,把他開足了,用國內國外,兩個市場的資源,兩個市場的原油來充分利用我們國內的煉制能力,煉出成品油,主要是滿足國內成品油的需要。根據國內外市場的發展需求的情況靈活掌握進口和出口的比例,所以我個人認為在過去12、13年當中,我國石油發展的市場是健康的。那么再看2006年石油分布的情況,從這個表可以看出來,2006年我國經濟的快速的發展,對石油了需求出現了比較快的增長,拿這個石油汽油來看,主要是依靠工業,那么航空煤油,國內進口不足,那么燃料油( 3363,-5,-0.15%)主要依賴進口,主要是因為我們國內煉油廠,我們的煉制的深度,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