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全球經濟復蘇與商品期貨市場”為主題的第七屆上海衍生品市場論壇日前舉行。與會專家圍繞宏觀經濟金融形勢以及鋼材、能源、橡膠、有色金屬、黃金等相關品種期貨與現貨市場發展的熱點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和交流。
中國證監會主席助理姜洋表示,目前我國已成功上市了23個期貨品種。除原油外,國際市場上主要的大宗商品期貨品種在我國都已上市,覆蓋農產品、金屬、能源和化工等諸多產業領域的商品期貨品種體系基本形成。同時,經過3年多的精心籌備,4月16日,我國第一個金融期貨品種——滬深300指數期貨合約在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上市交易,一個多月來總體運行平穩。今年前4個月,全國期貨市場累計成交8.6億手,成交金額64.9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60%和124.6%,客戶保證金突破1200億元,投資者開戶數超過100萬戶。經過這些年的規范治理,期貨公司的資本實力、抗風險能力、盈利能力以及服務實體產業的能力也正日益提升。
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長屠光紹致辭時說,在我國改革開放不斷深入的進程中,上海期貨交易所抓住機遇,開拓創新,扎實工作,在推進商品期貨市場持續穩定發展,服務國民經濟建設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績,尤其是近年來在證監會的領導下,上海期貨市場交易規模不斷擴大,市場功能得到了進一步發揮。上海的銅期貨交易日益成熟,在全球金屬市場定價體系中發揮著積極的影響和作用。燃料油期貨交易活躍,價格和國際能源市場保持互動,在交易價格和交割標準上逐步有了“中國聲音”。天然橡膠期貨交易穩步活躍,功能逐步顯現。鋅期貨自上市以來,交易活躍運行平穩,被國際組織評為2007年全球最受關注的期貨品種。黃金期貨市場運行總體平穩,成交相對活躍,功能逐步發揮,各方面反應積極,為促進期貨市場和金融市場的聯系打下了基礎。鋼鐵期貨交易活躍,逐步優化鋼材價格形成機制,成為美國期貨業協會(FIA)2009年明星品種。
屠光紹表示,下一步,按照根據國民經濟和期貨市場發展需要,按照國家金融管理部門具體安排,將在上海期貨交易所有序推出原油、汽柴油、瀝青等能源化工期貨品種上市,推動形成亞太地區原油和大宗產品基準價格;支持推出銅、鋁等期權類產品,開發鉛、白銀等金屬類期貨以及商品指數期貨;要探索海關特殊監管區域開展期貨保稅交割業務,引入海外投資者參與上海期貨市場交易,積極探索期貨市場引入合格機構投資者的有效途徑;并同時有序推出國債期貨、外匯期貨、股指期權、黃金ETF等金融衍生產品;完善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的基準利率功能,積極培育以其為定價基準的各類衍生產品。
上海期貨交易所總經理楊邁軍說,近年來,上海期貨交易所在中國證監會的集中統一監管下,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服從和服務于國民經濟全局為宗旨,積極貫徹“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國家戰略,注重市場功能發揮和運行質量的提高,在穩健運行和穩步發展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市場規模穩步擴大,市場運行更趨平穩,市場結構不斷優化,在國內外衍生品市場的影響不斷增強。2009年,上期所以成交4.35億手、同比增幅高達210%的成績,跨入了全球十大衍生品交易所行列。今年1至4月份,上期所各品種累計成交金額達34.99萬億元,成交量達 3.38億手,同比分別增長了122.86%和73.39%。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