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中石油方面還表示,進口天然氣也是虧損的。中石油認為,天然氣價格的調整必須與資源、市場有效結合起來。
煉油業務虧損60億元
數據顯示,中石油一季度煉油業務虧損了61.32億元。對此,中石油副董事長、總裁周吉平昨日表示,這在客觀上是由國內成品油價不到位以及原油價格過高兩個因素導致的。而在此之前,中石化煉油虧損也曾抱怨過類似的問題,即所謂“國內成品油價格與國際市場接軌的不夠”。
周吉平表示,今年以來,包括西亞北非政局動蕩、日本地震海嘯以及核電危機等多種因素推高了國際油價,下半年國際石油供需市場將繼續處于供略小于求的緊平衡狀態,“預計國際油價將繼續在每桶95美元左右的高位震蕩。”
中石油方面強調,中石油將通過加強煉油業務精細化管理,優化煉油業務布局(加大沿海煉油廠的建設)等來應對煉廠虧損的問題。
另據經濟觀察網報道,繼一季度煉油虧損61.32億元后,中石油在4月份的虧損面繼續擴大。消息人士稱中石油在4月份煉油虧損超過50億元。
報道稱,雖然目前國際油價開始回落,WTI原油價格跌破100美元/桶,但由于4月份所采購的原油是在油價回落之前高價采購,因此煉油虧損面擴大。
進口天然氣虧損50億元
昨日,中石油董事長蔣潔敏還透露,雖然中石油海外進口天然氣有一定稅收政策支持,但由于國內天然氣價格偏低,進口天然氣依然是虧損的。
據介紹,國內天然氣價格相當于同等熱量油品價格的30%,而國際上天然氣價格約為同等熱量油品價格的60%。蔣潔敏認為,國內天然氣定價機制需要改革,價格的調整必須與資源、市場有效結合起來。
此前有媒體援引中石油內部人士稱,中石油2010年進口中亞天然氣64億方,虧損50億元。但據了解,中石油天然氣板塊一季度仍實現68.85億元盈利,增速達14.5%。中石油稱進口中亞天然氣進口存在虧損,但實際上國內產量占80%,因此一季度天然氣板塊整體并不虧。
中石油喊虧中凈利潤370.03億元
中石油4月27日發布2011年一季度報告。按照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一季度中石油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70.03億元,同比增長13.9%。
中石油四大業務板塊中,惟有煉油虧損。在煉油和化工業務板塊,煉油業務虧損了61.32億元,但化工業務實現利潤24.4億元,整個板塊虧損36.92億元。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