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9年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實施至今,國內油價累計調整了12次,其中9次上調,3次下調。汽油價格累計上漲了2850元/噸,柴油價格累計上漲了2740元/噸。
自今年4月7日最近一次油價調整至今,國內已有四個多月油價未作調整。這期間國際油價從每桶115美元的高點跌至80美元以下,最近又反彈至每桶85美元。在這段時間內,油價高點和低點之間的跌幅已超過30%,面對大幅下跌的國際油價,從發改委到“三桶油”都沉默不語,油價至今賴著不降,群眾意見很大。
現在社會上私車族叫苦,每月單車加油花費達到一千元。出租車司機反映,兩年前每月加油只要三千元,現在一個月加油花費將近6000元。為何國際油價已經歷如此大的跌幅,而國內油價卻遲遲達不到調價門檻呢?高油價的壓力,讓不少人質疑國內成品油的定價機制有問題,改革之聲日漸高漲。
專家認為,我國成品油定價機制有兩大缺陷:
一是所參照的調價周期過長,22個工作日相當于近一個月時間,導致國內油價常常滯后于國際油價的運行趨勢,因而產生慢半拍、反應遲鈍的狀態。
二是今年國際油價呈現漲快跌慢的新特征。單月漲幅達到4%很容易,跌幅卻很難達到4%,用這樣的死扛去卡,就會出現國內成品油價格與國際油價跟漲不跟降的怪現象。
因此現在應抓緊改革,調整國內成品油調價機制。建議進一步縮短國內成品油調整周期,從原來的22個工作日縮短至10個工作日;調價參考的三地原油變化率可以收窄至4%以下,以3%左右為宜。從而更靈敏地反映國際油價的變化率,才能根治國內成品油漲多降少和跟漲不跟降的問題。
專家建議我國應向近鄰新加坡和香港學習,每周油價都有微調。油價問題解決了,才能扼物價、壓通脹、平民怨、惠民生、促和諧、保穩定。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