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014年)年初以來,塔里木油田應用縫網體積酸壓技術,打通疏通儲層的綠色通道。截至11月20日,克深8區塊10口井均獲得日產超百萬立方米的高產氣流,提前達到年產25億立方米的產能目標,成為庫車山前高效勘探開發的典范。
庫車地區是天然氣的富集區,也是世界級難題的集結帶。勘探開發存在深、高、難、多、險、低六大難題,即鉆井越來越深,鉆井面臨高溫、高壓情況多,巨厚礫石層、鹽膏層安全快速鉆進難度大,儲層類型多,鉆井風險大且低孔低滲,提產難度大,高效勘探開發難。
庫車地區油氣藏屬于茶壺里的餃子,倒不出來。庫車地區之所以“氣喘氣短”,“喘”在儲層,“短”在技術。先天不足、后天彌補。
壓裂被稱為打通油氣通道的“臨門一腳”。以往的籠統壓裂是對好產層和差產層“一刀切”,使效益的含金量大打折扣,單井平均日產天然氣20至30萬立方米,遠遠達不到高效開發的目標。
塔里木油田在吸收國內外先進技術和經驗的基礎上,探索出適用于庫車地區的分層加砂壓裂技術及配套技術。大北102井首次分兩層加砂壓裂獲得成功,天然氣日產量近70萬立方米,單井日產量提高兩倍。
增儲上產科技助力。塔里木油田堅持科技創新“量變速度要快、質變周期要短、支撐作用要顯”的理念,加快科技成果向生產力的轉變,助力儲量產量增長和效益提升。
在克深區塊超7000米深層天然氣勘探中,針對致密裂縫型砂巖的地質特點,科研人員首次發現克深儲層地質力學性質與單井產能之間的關系,建立致密裂縫型砂巖可壓裂性預測技術,為山前勘探開發目標的實現提供了有力支撐。今年,克深區塊16口井應用這一技術,改造后單井平均日無阻流量達到266萬立方米,增產6倍。
儲層改造打通油氣層綠色通道。庫車地區緊盯“新井平均單井日產50萬立方米以上”目標,持續推廣纖維轉向儲層改造技術,初步形成適應克深巨厚儲層體積改造技術,克深2區塊平均單井日產能由27萬立方米提高到50萬立方米。
科技攻關打磨利器,打通油氣綠色通道。從巨厚儲層改造分級、分簇射孔技術,到在超過6000米埋深的巨厚鹽下儲層首次應用裂縫實時監測技術,再到引進纖維轉向儲層改造技術。目前,庫車地區已經找到了適應不同區塊不同油氣藏類型的儲層改造技術。最具代表性的是埋深達7550米的克深9井,在通過縫網體積酸壓后,日產天然氣達110萬立方米。特別是克深8區塊通過儲層改造技術深挖單井產能,口口“氣”度非凡,已成為庫車地區加快儲量優勢向產量優勢的轉變,實現稀井高產高效勘探開發的典范。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