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依賴進口的原油供需形勢已經成為我國能源安全的核心內容。石油資源在全球的分布特點決定了石油貿易是構成世界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世界能源貿易格局是在市場框架下形成和維持的,近中遠期的多種不確定性反映在市場中體現為市場價格的波動。
世界原油市場體系是國際能源秩序的主要形式,是獲取境外石油資源的主要渠道或參照系。世界主要的石油市場不僅具有交易價格形成的功能,而且對市場外的其他石油交易具有價格基準的功能,例如: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的低硫輕質原油即WTI(西德克薩斯中質原油)期貨和約,目前是美國以及西半球石油交易常用的原油價格標桿;倫敦國際石油交易所(IPE)的BRENT期貨和約,是西歐、地中海和西非地區出產的石油通常采用的價格標桿,目前全世界65%-70%的國際原油現貨價格都由BRENT原油決定;亞洲從中東和北非進口的原油,主要使用BRENT原油作為貿易參照基準,而我國國內自產的原油,如大慶原油則掛靠印尼米納斯原油定價,勝利、大港原油掛靠印尼辛塔中質原油定價,渤海原油掛靠印尼杜里原油定價。上述原油市場都在國際原油價格形成中具有一定的定價能力和影響力。
原油定價能力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對世界原油價格形成具有一定程度的主動權和影響力,這種影響力是通過市場發揮作用的,其本質是石油生產國和消費國之間的價格博弈。長期以來,我國沒有自己的原油期貨市場,對國際原油期貨市場的參與度也不高,這使得我國石油企業在國際貿易中處于被動地位,甚至國內的石油交易定價也需要掛靠國際某一市場的特定油品價格。雖然近年來我國在世界原油價格形成中的定價能力有所提升,但到目前依然只占7%左右。
隨著我國石油進口量的不斷增加,以及世界經濟形勢的發展變化,我國在國際石油定價能力博弈中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我們作為原油生產大國和消費大國,如何在變化的能源貿易格局中發揮更大的影響力呢,答案就在市場!通過在我國建立原油期貨市場,可以及時地將中國石油的供需信息反映在價格信號中,同時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作用,提高我國企業利用石油資源的效率。因此,盡快推出原油期貨市場,是提升能源安全保障的能力建設項目。
建立原油期貨市場,在我國能源市場化的進程中非常關鍵。它可以拉近我國消費者和國際原油市場的距離,快速地反映我國消費者的需求變化;可以使石油供應方更多考慮我國消費者的多方面需求,提高服務品質;可以提升我國消費者的議價能力,降低能源利用成本,控制市場風險;逐步形成反映我國石油供需的定價基準,消除“亞洲溢價”等歷史形成的不合理現象。
市場體系建設至關重要。建設一個機制完善、運行高效、服務完備的原油期貨市場并非易事,需要有市場環境、監管、稅收、外匯、人才和管理等多方面的協同配合,這對我們目前的管理體制是一個挑戰,同時對我國的市場體系建設也是一個絕佳的機遇。
首先,原油期貨市場的建立,可以加速我國的市場化進程,并在市場監管和外匯管理等方面打破現有的行政藩籬和政策局限,形成符合市場需求的同時適合我國現階段國情的新的優化機制。
其次,原油期貨市場的建立,可以加速我國石油市場與國際接軌。因為原油期貨市場必然是國際化的,國際上有成熟的經驗可以借鑒,為了吸引國際上更多的交易商和投資商參與,我們的原油期貨市場在政策的支持下,需要創造良好的商業環境,提供更好的市場服務。從標的油品的選擇、計價貨幣的定義,到與其他國家的監管協作,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建立國際化的操作標準和實施規范。
再次,原油期貨市場的建立,可以對國內能源領域的市場化改革形成倒逼機制。例如,國內原油價格的定價機制和供銷管理模式如何反映我國消費者的市場需求和資源稀缺性,成品油定價機制如何在與原油價格的信息傳導和風險阻尼方面取得平衡,天然氣定價機制如何反映能源品種間的成本差異和環境影響等等,所有這些問題都會隨著原油期貨市場的運行成為新的熱點領域并最終形成更好的基于市場機制的解決方案。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