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海石油”外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用虛假合同等騙取銀行5999萬余美元貸款。記者昨天獲悉,市二中院終審以騙取貸款罪判處該公司罰金100萬元,對該公司負責人及申請貸款具體經辦人員分別判刑。
西城法院判決認定,張某為開發蒙古國十五區塊石油項目,與他人共同出資注冊了“金海石油”外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等三家公司,并實際擔任負責人。2009年至2012年間,該公司向中國進出口銀行申請貸款。其間,張某、公司的商務經理韓某,向銀行提供了虛假的自有資金證明和偽造的七份承包協議,騙取中國進出口銀行5999.306萬美元的貸款。目前,貸款已全部還清。
西城法院認為,“金海石油”外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提供虛假合同和自有資金證明文件,騙取銀行貸款,已經構成騙取貸款罪;張某作為直接負責主管人員,韓某作為直接責任人員,二人行為亦構成騙取貸款罪。鑒于被告單位在案發后將全部貸款還清,可對被告單位及張某、韓某酌情從輕處罰。
法院一審判處被告單位“金海石油”外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罰金100萬元。判處張某有期徒刑1年10個月,并處罰金5萬元。判處韓某有期徒刑1年6個月,緩刑2年,并處罰金2萬元。韓某上訴稱,其在辦理貸款中,只是履行正常職務,不構成犯罪。
二中院認為,韓某作為被告單位申請貸款具體經辦人員,在單位申請貸款過程中偽造協議簽字,系單位犯罪中的直接責任人員,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法院終審維持原判。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