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慶煉化公司煉油一廠一套ARGG車間有個榮譽榜,今年獲得“安全狀元”的員工是素有“火眼金睛”之稱的青工鄒文策。
他工作雖然才5年,卻發現、避免廠級隱患135項,上報并避免公司級重大事故隱患3起,避免一次非計劃停工,為公司避免了上千萬元經濟損失。
外出巡檢,必定要爬管線。手電筒是他必帶的巡檢工具。可管線深處的死角,別說爬進去,就連進去半個身子都困難。他就用鐵絲做了個手電筒支架,以便能清楚地觀察管線內是否有安全隱患。
看得多、查得細,自然有發現。今年4月,鄒文策外出巡檢,走到反應區時,發現三級旋風分離器出口管線上有條寬2厘米、長3厘米的白道。他的第一想法就是:里面的焊口有裂開的跡象,白色物質是里面泄漏出來的催化劑。
三級旋風分離器出口彎頭處距離平臺將近3米高。雖然他沒有聽見異常聲響,但還是不放心。他找來一根長鐵棍,將白道處的保溫鐵皮撥開,發現里面白道更多。他確認這是某些焊口開裂后流出的催化劑。他迅速聯系班長,進行現場確認。由于發現及時,成功避免了裝置的非計劃停工。
當大家問他如何練就一雙“火眼金睛”時,鄒文策說:“啥‘火眼金睛’?只要認真巡檢、仔細查找隱患,誰都會發現!” (李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