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一個行業來說,顛覆性改變不同于一般的“商業周期”,其影響更加深遠、更具破壞性。通過重塑行業的供應鏈、價值鏈,迫使所有參與者去適應,要么適者生存、贏得更多,要么應對不力、失去未來。
目前,全球液化天然氣(LNG)行業就面臨著顛覆性改變,而美國巨大的低成本天然氣資源及LNG產能和出口量猛增是其中的決定性因素。
一方面,未來3年美國在建LNG裝置投產將形成對市場的最大一波沖擊。根據統計,從2017年下半年到2019年年底,將有20個LNG裝置投產,其中有12個在美國,導致全球LNG產能猛增。分析認為,從目前到2020年,全球將增加1.5億噸/年的LNG液化能力,而同一時期比較確定的LNG需求增長為8000萬噸/年至1億噸/年。這意味著全球LNG產能將過剩5000萬噸/年至7000萬噸/年。如果不能快速創造新的需求,大量過剩LNG將涌向現貨市場,LNG現貨價格將被大大壓低。這將導致全球以長期貿易協議為主的LNG貿易體系和格局發生根本性變化。
另一方面,美國LNG出口將是全球LNG市場供需平衡的關鍵因素。特朗普政府支持美國國內天然氣生產,可能加快發放LNG出口許可。美國目前有2個供出口的LNG裝置在運行,2017年至2020年還將有13個裝置投運,屆時美國將成為世界第三大LNG生產國。另外,美國還有2.6億噸規模的遠期LNG項目正在籌劃。近年來,在美國得克薩斯州二疊紀盆地Wolfcamp Shale和Alpine High的重大發現,將這個盆地天然氣可采儲量推升至2000億桶油當量(約28萬億立方米)。在找到出口市場前,這些資源無法大規模投入開發。但是隨著這些天然氣資源開采成本的下降,加上較低的運輸及液化成本,將為美國海灣地區提供一個新的具有成本競爭優勢的長期LNG來源,并將為全球新增LNG供應能力設定成本上限,其對世界LNG市場的沖擊要遠大于頁巖油對世界石油市場的沖擊。
全球LNG行業發生顛覆性改變,將導致世界LNG價格、貿易體系、貿易流向和交易模式等方面形成新的格局和趨勢。
首先,LNG貿易價格與油價脫鉤趨勢明顯。在美國市場,LNG出口價格與亨利中心價格掛鉤,預計到2020年將在3美元/百萬英熱單位(MMBtu)左右。在歐洲市場,隨著歐洲天然氣產量逐漸下降,進口LNG市場份額將增加,美國LNG出口至歐洲成本將在4美元/MMBtu至 5美元/MMBtu,俄羅斯管道氣出口至歐洲成本預計在3美元/MMBtu以下,俄氣將力爭維護其在歐洲市場份額,從而引發同美國LNG的競爭。考慮到美國較低的氣價和充裕的天然氣資源,美國LNG出口價格將給歐洲氣價“封頂”。而在東亞市場,以往由于氣源可選擇性小、與其他市場連接性差,LNG定價以與油價掛鉤為主。但隨著美國LNG出口至東亞市場,已初現LNG價格與油價脫鉤趨勢,目前主要表現在長貿合同更新、價格復議或重新談判、仲裁、目的地限制放開等方面。
其次,LNG貿易方式和策略將發生重大變化。隨著全球LNG供應日益充裕、可選擇性增加,LNG貿易關注的焦點由供應安全向需求安全轉移,LNG貿易方式和策略正發生重大變化。一是將有更多短線交易。目前LNG現貨與短期(短于3年)交易市場規模約為7000萬噸/年至8000萬噸/年,預計到2020年達到1.6億噸/年,將占全球LNG銷售量的40%。目前繁瑣的交易模式,包括招標、圍繞合同條款開展雙邊談判等,將難以適應新趨勢和新要求,需要新的標準化合同、價格指數和風險管理機制發揮作用。賣家必須適應買家的需求,包括小規模、不穩定的提貨量、離岸價、無目的地限制等。二是傳統的買家和賣家角色將日益模糊。LNG供應過剩將促進企業間開展合作和角色互換,賣家投資LNG進口基礎設施和天然氣發電項目將成為重要的合作方式。
最后,通過削減成本、公司并購打造競爭優勢將成為趨勢。面對新的LNG市場趨勢,企業不得不削減供應和運行成本。資本支出大和回報率低的LNG項目將被迫推遲甚至取消。有些公司將通過并購發揮規模效應,提高市場競爭能力。2016年年底,卡塔爾宣布將合并本國兩家國有LNG生產公司Qatargas和RasGas,新公司將被打造成全球最大的LNG供應商。
我國天然氣產業發展正處于關鍵時期,必須抓住機遇,同時做好應對挑戰的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變化。一是要加強對全球LNG市場形勢的跟蹤與研判。重點跟蹤美國、澳大利亞LNG供應能力建設和投產情況,以及對全球LNG市場供需平衡、區域市場LNG價格的影響。深入研究新形勢下LNG貿易方式的演變趨勢,特別是對新的交易模式、價格公式和風險管理機制的研究,以適應并爭取引導區域LNG市場的變化。二是要努力降低天然氣全產業鏈成本,包括生產、進口、儲運成本和銷售成本。尤其要優化資源供應,特別要通過價格復議、多進口低價現貨LNG降低進口成本。三是要加強已簽合同的價格復議或重新談判,新簽合同要降低價格、增加靈活性。要警惕氣價的周期性變化,立足長遠,重視同新興LNG供應商的戰略聯系。四是鑒于未來供大于求和低價格形勢,要謹慎介入海外LNG上游業務。在進行項目評價時,深入分析可能的市場及與其他氣源的競爭力,在有競爭力的價格下進行項目經濟評價,最好能簽訂長期照付不議合同。(作者為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規劃計劃部副總經濟師)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