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能源戰略學者馮保國 |
在全球矚目下,OPEC+終于達成史無前例的減產協議,但由于減產幅度嚴重不足,大大低于當前原油需求的減少,未能最終挽救國際油價。這說明當前的國際石油市場供給側聯盟運行機制遇到了重大瓶頸,未來需要新的協調運行機制,穩定供需變化及平衡預期,以提升國際石油市場運行的穩定性。
歐佩克固有局限性明顯
歐佩克協調和統一成員國石油政策,維持國際石油市場價格穩定,確保石油生產國獲得穩定收入。然而在實際運行中,原油期貨價格長期低于歐佩克各成員國設定的官價,以沙特為首的歐佩克成員國相繼放棄了自主定價,改由與原油期貨價格掛鉤定價。油價在國際原油期貨市場發展過程中金融屬性漸漸增強,國際原油市場的供需關系由決定因素轉為基礎因素,而美元貨幣政策、資本市場系統性風險、交易者預期及市場情緒等因素使國際原油期貨價格的形成漸趨復雜化,客觀上減弱歐佩克對油價的影響。這反映出歐佩克自身所具有的局限性。
一是政策目標漸趨迷失。1973年贖罪日戰爭中,歐佩克將石油作為應對戰爭的武器,對美國和荷蘭實施石油禁運,阿拉伯國家的石油出口價格從3.01美元/桶漲至13美元/桶。歐佩克首先違背了其維持國際石油價格穩定的宗旨。從確保穩定收入的宗旨看,包括石油產量和石油價格兩個方面因素,歐佩克實行盯住價格而調節產量的石油產量配額制,試圖通過調整成員國的石油產量維持可接受的石油價格。這客觀上導致其制定的官價不能及時反應市場的供需變化,在事實上形成其官價與原油期貨價格在較長時間內的背離,為了維持市場份額不得不采取了與原油期貨價格掛鉤確定石油出口價格的機制,政策目標出現迷失。另外,出于實現國家財政收支平衡的考慮,經常在油價較高時提高產量和出口能力以增加收入,這成為抑制價格上升和推動價格下降的動力。幾十年來運行的最終結果,就是不斷地在限產保價和高價增產中掙扎,在每次市場向下反轉時做出的反應嚴重滯后,采取的措施不僅不能抑制油價下跌,反而會形成進一步促使價格下跌的動力。
二是決策機制犧牲效率。歐佩克為了實現成員國之間的平等,采取了共同決策的機制,只要有一個國家反對石油產量配額就需要進一步協商,直至一致贊成才能形成最終的配額協議。這種突出成員國平等的決策機制嚴重犧牲了組織的效率。特別是在國際油價經歷了新世紀頭十年的快速上漲之后,歐佩克國家財政對石油工業和油價的依賴越來越強,成員國維持財政平衡的油價遠高于實際油價,且各成員國之間差異較大,在油價向下運行的期間更加明顯。這成為了成員國難以做出減產決策的最大原因。其最終結果就是作為歐佩克領頭羊的沙特經常在關鍵時刻主動承擔減產配額以促進配額協議的達成。長此以往,當組織存在達成減產協議嚴重不一致時,感覺受盡委屈的沙特會反向做出增產決策實施報復,成為了引發油價劇烈下跌的爆發性因素。
三是監督懲戒機制缺失。歐佩克實行由各成員國主動報告石油產量的辦法,沒有在組織內部建立監督機構,對成員國的實際產量、資本性支出、新產能建設、庫存能力及變化等情況進行主動的數據采集,以及對配額的實際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與此同時,歐佩克也沒有制定懲罰機制對違反配額限制的成員國進行懲戒,執行的結果全憑成員國的自律。在限產保價時期,生產和銷售的石油越多,獲取的石油收入和外匯也就越多,從而經常出現超配額生產的情況。據有關統計,剔除沙特之后,其他歐佩克成員國的石油產量平均超過組織確定配額的10%以上,原油期貨市場對歐佩克達成的減產協議在進行解讀時大打折扣。
減產聯盟未能突破歐佩克的局限性
2014年開始的油價下跌,沙特和俄羅斯主導的維也納減產聯盟登上歷史舞臺。在此之后,根據國際油價的變化,減產聯盟之間的合作持續深化,特別是沙特在協議之外的主動額外減產為聯盟有效運行做出了貢獻。但是,在此期間,美國相繼對伊朗、委內瑞拉和俄羅斯的石油工業實施經濟制裁,并在沙特記者卡舒吉被殺事件之后暗示可能對沙特石油出口實施經濟制裁。這實質上對減產聯盟的運行在內部進行了分化,伊朗、委內瑞拉獲得了減產豁免。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在歐佩克成員國已經初步達成減產協議的情況下,俄羅斯則率先退出了減產談判,引發沙特采取降價增產的報復措施,導致國際油價出現歷史性暴跌。隨著油價的持續走低和低位運行,各產油國實際感受到低油價嚴重超過預期,減產聯盟試圖借助G20平臺將美國拉入減產聯盟以達成新的減產協議。但是,由于墨西哥堅持只減產10萬桶/日,致使減產協議公告幾度推遲,最終不得不在尊重墨西哥的基礎上達成減產970萬桶/日的協議。歐佩克的局限性再度顯現,維也納減產聯盟的脆弱性凸顯。
與此同時,沙特和俄羅斯一度致力于將美國拉入減產聯盟,并不斷宣稱必須有美國參與才能達成新的減產協議。但是,美國始終沒有明確表態是否參與減產,而一再堅稱美國將由市場機制決定減產規模。實際上,美國聯邦政府沒有對石油產量實施配額的法律權限,而同時存在的反壟斷法律禁止違反市場規則在行業內達成產量限額。即使德克薩斯、密西西比等部分州從州立法的角度擁有在州內實施石油產量配額的法律權限,也存在有效執行問題。近日,德克薩斯州鐵路委員會已經應獨立石油生產商的要求召開減產聽證會,但大石油公司已經明確表示反對。美國石油行業有9000多家企業,即使德克薩斯州能夠做出減產決定,而能否得到有效執行也存在挑戰。這將增加美國真正成為維也納減產聯盟成員的難度,而即使美國能夠勉強加入,也較難成為維持聯盟有效運行的積極因素。
需加強國際石油市場供需協調機制建設
國際原油期貨市場發展使原油價格的形成更加復雜,有逐漸脫離西方經濟學理論上供需均衡決定價格的趨勢,石油生產商或國家已經由價格制定者轉變為價格接受者。需要改變當前僅從供給端在產油國進行產量協調的現狀,在產油國和消費國之間建立起穩定的協調機制,提升應對變化的節奏和速度,始終為國際原油期貨市場提供穩定的供需變化預期及維持市場供需平衡的良好預期,才能減少價格的劇烈波動。
首先,突出G20的平臺作用。目前,G20成員國包括全球主要的石油生產國和消費國,以及原油產量增長最快和消費增長最快的國家或地區,使之具備了在產油國和消費國之間建立溝通交流平臺的可能性。應全面認真總結本次G20能源部長會議的成果,暢通原油生產信息和消費信息的渠道,加快信息傳遞和反饋,夯實進行產量決策的基礎。在此基礎上,雙方應以降低油價劇烈波動、維持油價基本穩定,以及建立有效的供需平衡預期機制為目標,進一步推動協調石油生產和消費政策,以及與石油具有競爭性的能源產品的發展政策,使雙方清晰掌握油價變化對彼此的影響,力爭達成雙方可接受的油價區間,維護雙方經濟發展能力。
其次,突出“一帶一路”倡議的平臺作用。在“一帶一路”倡議實施的大背景下,沿線國家在能源領域的國際合作持續深化,由中國等17個國家發布了《建立“一帶一路”能源合作伙伴關系聯合宣言》,由部分石油生產國和消費國的政府機構及主要企業設立了“一帶一路”油氣合作圓桌會議。這兩個平臺容納了生產和消費雙方,搭建起了產銷雙方交流與合作發展平臺,將有助于深化雙方能源政策協調和油氣合作,繁榮國際石油貿易發展。今后,應注重吸引更多的石油生產國和消費國及企業參與到合作伙伴建設和圓桌會議,研究適時設立“一帶一路”國際能源機構,促進在石油供需等能源領域的全方位合作,共同打造原油期貨交易機構和合約品種,形成更加穩定運行的原油價格。
再次,突出現有國際石油組織的平臺作用。當前,歐佩克和國際能源機構(IEA)是國際石油領域的重要國際組織。其中,歐佩克以及2016年建立的維也納減產聯盟,是國際產油國聯盟,代表了產油國的利益,掌握了石油生產及未來投資和新產能建設的第一手資料;國際能源機構是世界經濟與合作發展組織的下設機構,代表了西方重要的石油消費國的利益,對組織成員國的戰略石油儲備、石油消費政策、能效標準、能源轉型等進行協調,掌握了石油消費及可替代能源發展的第一手資料。如果這兩個國際組織之間能夠加強信息交換和共享,不斷增進政策協調,將有助于增強雙方決策的透明度,提升共同應對市場變化的能力。
總之,鑒于國際原油期貨市場在國際油價形成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應改變當前以產油國在供給端進行產量單獨協調的機制,探索通過G20和“一帶一路”倡議,以歐佩克和國際能源機構為平臺,建立供需雙方相互協調的運行機制,以促進產油國和消費國之間的信息溝通和政策協調,主動引導,為國際期貨市場建立穩定的供需變化預期,盡可能達成可以接受的國際油價區間,相機實施合力政策措施,促進國際油價的穩定運行,減少油價變動對宏觀經濟運行的影響。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