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召開以來,來自中國石油的兩會代表委員積極履職盡責、參政議政。他們聚焦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和民生熱點、聚焦油氣行業高質量發展、聚焦國企深化改革等建言獻策,提出建議和提案,備受業界關注。從今天起,我們連線兩會代表委員,陸續把他們的聲音帶給大家,敬請關注。
改革開放40多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中國石油工業不斷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實現了從封閉向全面開放,從計劃經濟管理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大戰略轉變,建立了適合我國國情的石油工業管理體制、市場運行機制。石油工業的規模實力實現跨越式發展,技術水平躋身世界前列,初步培育了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石油石化企業,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石油石化企業一方面聚焦主業、全力保障全國特別是湖北地區的油氣供應,主動轉產醫療物資,為各地區抗擊疫情、復工復產提供了巨大物質力量;另一方面積極應對低油價沖擊,優化生產運行,降本提質增效,努力保持油氣產業鏈供應鏈的平穩運行,體現了國有企業的大擔當。回顧過去,石油工業的改革始終沿著市場化改革方向,在不斷調整完善管理體制、深化企業改革、推進國際合作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
新冠肺炎疫情和國際油價暴跌疊加而至,我國油氣市場供應端和需求端受到雙重擠壓,低油價制約國內部分高成本油氣田生產,疫情造成成品油市場量價齊跌,煉化銷售庫存高企,倒逼油田關井限產,天然氣需求增速大幅下降,給供氣企業帶來上游關井和進口長貿合同履約風險;海外疫情持續蔓延,一方面導致我國成品油,下游紡織服裝、塑料制品、家用電器等出口占比較高的石化產品出口受阻,另一方面又導致化工新材料與專用化學品進口受限,石化產業鏈安全運行受到較大沖擊。同時,油氣儲備能力不足、應急管理體系不完善的短板問題更為凸顯,不利于國家能源安全供應保障。
當前,全球能源格局深刻變化,美國對我戰略遏制日益升級,我國油氣供應對外依賴的戰略短板更為突出,能源安全形勢比以往更為復雜嚴峻。作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主力軍,石油行業應繼續落實和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政府工作報告和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對石油工業發展提出的新要求,從“保能源安全”“保供應鏈穩定”的戰略要求出發,不斷深化改革、多措并舉,及時化解新冠疫情和低油價對我國油氣產業鏈和安全供應能力的沖擊,立足長遠,繼續鞏固和完善國家石油工業體系,促進中國石油工業體系建設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一是牢牢把握國內油氣勘探開發的“壓艙石”地位。2019年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已經達到71%,天然氣對外依存度也達到約45%,國內油氣生產的壓艙石作用更加凸顯。要堅持加大勘探開發力度不動搖,促進國內原油年產量盡早恢復到2億噸并保持穩定,天然氣年產量盡早達到2000億立方米以上并持續增長。一方面,繼續貫徹“穩定東部、發展西部”方針。西部新區要突出風險勘探,不斷開拓新領域,促進新發現;東部油田穩產要全力延緩老油田遞減,圍繞“控制遞減率”和“提高采收率”兩條主線,重點攻關核心技術;攻克深層—超深層油氣勘探開發技術與裝備,推動深層—超深層油氣規模效益開發,實現老油田挖潛,確保老油田可持續發展。另一方面,大力推進非常規油氣開發,按照“常非并舉、有序接替”的原則,穩健發展。2020-2035年,規模發展致密氣、頁巖氣和致密油,重點突破頁巖油,超前儲備油頁巖和天然氣水合物;2035-2050年,重點突破油頁巖和天然氣水合物。
二是積極推進以“一帶一路”為重點的國際油氣合作。我國油氣資源總量不少,但人均資源占有率低和“富煤貧油少氣”的資源特征,決定了我國必須走“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國際合作道路提升油氣保障能力。應以“一帶一路”地區為核心,加大油氣資源投資和貿易合作力度。通過擴大投資與貿易合作來增強全球油氣供給,特別要幫助中亞俄羅斯、中東、非洲等重點資源國穩定油氣生產,加快發展油氣經濟;持續完善油氣戰略通道布局,穩步推進中亞、中俄油氣管道建設,構筑區域管道互聯互通體系;全面拓展國際油氣市場,適度配套延伸下游業務,實現海外全產業鏈協同有效發展,提升國內外油氣資源配置和運作能力。推動與沿線國家油氣產業融合,打造以油氣合作為核心載體的能源經濟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成為推動“一帶一路”“五通”的核心力量。更好地發揮政府的服務和協調作用,充分發揮國家能源委員會、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領導小組、部際聯席會議等的作用,解決政府部門間的溝通協調問題,共同創造良好的營商環境。
三是不斷改進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的制度體系和運行機制。首先,按照近期黨中央、國務院發布的《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意見》及《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對油氣行業提出的新要求,深化市場準入、油氣管網、天然氣氣源和價格等領域開放,加大企業結構調整改革力度,促進行業高效發展。其次,強化創新、激活機制,助力產業競爭力持續提升。強化以原始創新為核心的自主創新,加強原創性理論和基礎性研究。深化科技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全球創新資源,跨學科跨領域、產學研用聯合,形成開放創新大格局。加快突破卡脖子技術裝備與材料瓶頸,提高高端工程技術與裝備的自給率。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激發創新動力與活力。再次,不斷完善政策,促進行業健康平穩發展。建議設立國家油氣資源風險勘探基金,并將企業自設的風險勘探投入納入國家基金,確保低油價時期勘探投資不降,保障國家能源安全。
我相信,隨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建設統籌推進,低油價的冬天必將過去,我國石油工業體系也必將更加鞏固和完善,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新的貢獻。 (王曉群采訪)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