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著國家主席習近平訪英期間對石墨烯的關注,國內的石墨烯產業也開始風生水起。
但行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中國在石墨烯產業應用上走得很遠,但真正的研發能力還在歐洲,尤其是英國。
在這一時刻,石墨烯產業獲得的資金應該用在研發投入上,而不是用于規模擴張上。
但受制備技術和成本因素影響,目前國內的石墨烯應用主要集中在對原料質量要求較低而且附加值相對較低的領域,市面上的石墨烯產品主要為粉體、涂料、散熱膜和觸控屏。而三星等石墨烯技術巨頭則在晶體管、柔性透明電極、觸摸面板等領域均有核心技術。可以預見的是,國內石墨烯產業在不斷提速發展的同時,需要加大對研發技術的投入和積累。
推進核心技術能力的提高,需要從兩方面入手。一是用產業應用方面的優勢獲得技術能力。
“目前來看,中國的石墨烯產業化推進速度領先國外1—2年。”中國石墨烯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秘書長李義春對中國石墨烯產業化進程充滿自信。國外實驗室樣品出來的時候,國內中試產品已經出來了;國外中試產品出來的時候,國內已經開始商業化生產了。而目前石墨烯產業化基本上只有中國在做,如動力電池添加料、防火涂料等。
目前來看,民用市場已經開始有了石墨烯的身影,這也為產業化帶來了堅實的基礎。
有了資金,獲取技術要變得容易一些。
但也要注意到,產業發展亮點頻現的同時,也折射出產業泡沫化的隱憂。石墨烯巨大的商業價值激起了政企的投資熱情,以致大量資金迅速涌入石墨烯領域,行業規模空前膨脹。中科院院士劉忠范認為,國內的石墨烯研究存在太多急功近利的行為。在巨大發展前景面前,誰都不愿放棄唾手可得的利益空間,一些與石墨烯毫無關聯的草根企業甚至也改頭換面加入研發大軍。在石墨烯科研進展緩慢的當下,這種火熱程度恐怕歸根結底是資本炒作在作祟。這里也似乎折射著當年造船熱和光伏熱的縮影,有企業家的盲目,也有地方政府的GDP沖動。“一窩蜂而上的結果必定是一窩蜂而下”,劉忠范如是說。如果商業領域一味夸大其神奇之處,可能會導致石墨烯產業變成泡沫,一旦破裂,那么也許技術和工業的進展也無法拯救它。
李義春認為,民用石墨烯產品將成為整個產業的“殺手锏”。“此前石墨烯多為添加劑作用,提高材料性能,并不是整體性能展示。而最新研發產出的坐墊、腰帶都是恒溫的,并通過智能化終端進行控制,智能穿戴等民用領域的拓展,將成為石墨烯領域的殺手級產品”。
另一方面,需要有大企業、龍頭企業的參與。目前,華為等企業已經開始關注,憑借著良好的平臺,在技術研發上會產生更為明顯的優勢。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電子產業市場,擁有華為、聯想、中興等一批重量級企業,但缺少核心競爭力的缺陷始終未得以解決。在當前中國集成電路產業中,華為海思是目前規模最大、技術儲備最強的設計公司,也因此被工信部寄予厚望。
“實際上,石墨烯在工業上的意義更大,但企業為早日進入市場,搶先進入了民用領域。”李義春告訴記者,石墨烯取代硅片用以制造超級計算機,目前已經有實驗室成果,但要實現工業化,至少還有二三十年的路要走。
不論如何,也要將企業定位為研發主體,有效推進產研結合。當今世界石墨烯的主流研發主體皆根植于企業,如韓國的三星公司,引領產學研結合的多維格局。而在我國,石墨烯相關技術的研發主體仍然是大學和科研機構,這就造成雖科研成果眾多但實際應用價值不高的研發現狀。
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油化工精神,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宣傳國家石油化工政策,推廣石油化工企業品牌和產品,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