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成本一直是制約儲能行業發展的瓶頸。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工商聯上交提案,建議儲能電站發電電價為1.5~2元/度。按說,國家能源局應在6月給出答復,但近期國家能源局接連的人事震蕩卻使之增加了幾分不確定性。
備受期待的補貼電價能否出臺,這事關沉寂許久的儲能市場能否邁入贏利之門。
■記者 陳歡歡
美國出現了若干實現商業化應用的儲能項目。圖片來源:blogs.worldwatch.org
國家能源局近期接連的人事震蕩牽動了民營企業家李保的心。
李保是北京一家儲能企業的負責人,計劃投資5億元在內蒙古興建一項調配電網峰谷電的儲能工程,目前已經開始了前期工作,正在靜待補貼電價出臺。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工商聯上交提案,建議儲能電站發電電價為1.5~2元/度。按說,國家能源局應在6月給出答復,但最近的一系列變動卻使之增加了幾分不確定性。
李保對此感嘆:“5億元自己留著下半輩子怎么花也夠了,拿出來投這個項目主要是看好儲能技術的前景。現在就在等政策,一旦有政策馬上開工。”
和李保一樣,整個國內儲能界都在期待補貼電價的出臺。沉寂許久的儲能市場能否邁入贏利之門在此一舉。
朱棣文的建議
諾貝爾獎獲得者、美國能源部前部長朱棣文近日在芝加哥大學演講時表示,儲能技術和太陽能技術相結合的影響,或可和當年互聯網所造成的顛覆性沖擊相媲美。
根據最近在美國5座城市的調研,朱棣文認為,隨著光伏和儲能電池價格不斷下降,未來五到十年內,居民花1萬~2萬美元就可以安裝離網太陽能發電和儲能系統,極有可能實現80%的電量自足。
美國居民用電超過工業用電,一旦居民用電減少80%,將對電網產生致命打擊。因此,朱棣文提出“電網客戶流失經濟學”,警告電力公司趕緊發展太陽能和儲能,以便在未來給自己留條后路。
而我國太陽能資源豐富,根據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和美國科學院、美國工程院聯合提供的一份報告,按照太陽能電池平均轉化率為10%計算(實際現在可以達到18%),中國只需利用不到4%的土地就可以生產5×1012度電,相當于2013年全國總發電量。但利用瓶頸正是缺乏儲能。
“這些資源不利用非常可惜。” 中國工程院院士余貽鑫也看好儲能技術的未來。
實際上,世界各國都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可再生能源發展計劃,有些國家到2050年的可再生能源目標高達80%,甚至100%。
“只有解決了儲能技術,人類才能邁入可再生能源時代。”5月23日,在中國儲能網主辦的第四屆北京國際儲能大會上,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對儲能技術不吝褒獎之詞:“真正影響未來能源大格局的就是儲能技術,儲能技術可能是下一次能源革命里面最重要的突破方向。一旦儲能技術能夠突破,可再生能源的成本等問題都可以解決。儲能技術的任何一個重大突破,都是對人類發展的極大貢獻。”
墻內開花墻外香
同李保一樣,沒有人質疑儲能技術的前景。
國際能源署(IEA)最新發布的《儲能技術路線圖》預測,到2050年,中國、美國、歐洲和印度將需要至少投資3800億美元來增加310吉瓦并網電力儲存能力;美國六大咨詢公司預測到2020年儲能市場至少超過1000億美元,而且年增長率超過30%;市場研究機構IHS預測,并網儲能市場規模有望從2013年的340兆瓦增長至2022年的40吉瓦,呈爆炸式增長。
遺憾的是,我國儲能市場遲遲未能啟動。眾多企業雖然熱情高漲,卻始終徘徊在贏利大門之外。這一徘徊就是幾年。李俊峰直言:“不論技術還是市場,我國儲能這兩年發展緩慢。”
困擾儲能發展的核心問題仍是成本。據測算,按照鋰電的成本下降趨勢,至少2020年以后才具備經濟效益。然而,有多少企業可以熬到2020年?
因此,一些企業開始參與國外項目。“國內市場這兩年來幾乎沒有變化,我們都快放棄了,反而是國外的項目比較多。”一位企業家這樣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
對于全國工商聯1.5~2元/度的電價提議,多位業內人士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一旦補貼電價達到1.5元/度,國內的儲能市場將迅速啟動。
而融科儲能總工程師、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張華民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指出:“美國很多項目都是純商業的。”據悉,從去年下半年至今,大連融科儲能已經向歐美出口釩電解液100兆瓦時。
“中國是最需要儲能的,但在中國推廣儲能是最困難的。”張華民說。
下一個光伏產業?
那么,美國的項目是如何保證贏利的呢?
據《中國科學報》記者了解,美國的儲能市場更多依靠投資商的幫助。過去5年間,美國的風險投資商向儲能項目注入了22億美元。尤其是加州在儲能領域的商業模式運用嫻熟,近期發起的儲能計劃吸引到了包括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在內的多位風險投資家。《華爾街日報》評論稱,之前投資智能手機的那些人目前正在涌向硅谷的儲能項目。
贏利模式不清是國內市場遲遲無法啟動的另一原因。
目前,由于商業模式不確定,沒有穩定的、可以預期的投資回報,沒有投資主體愿意投入大型地面電站的儲能項目。
李保也表示,自己的公司在同電網公司的談判中并不順利,雙方在“垃圾電”的收購價格上無法達成一致,且電網公司對此并不熱情,因此必須借助國家補貼來保證贏利。
天合光能集團儲能事業部高級總監楊軍則認為:“現在跟國家要補貼還不是最關鍵的,首先需要明確商業模式,這樣才能使市場中的各方都受益,游戲規則才能建立起來。”
實際上,全球光伏市場的啟動是在德國頒布補貼政策之后。而該補貼政策的最大意義在于使得資產管理機構可以對光伏電站的收益進行估價,從而解決了投資回報的問題。
目前的這一窘境正如德國儲能協會主席Eicke Weber博士日前所述:“儲能市場的今天正如10年前的光伏市場,但是發展儲能必須更快。”
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油化工精神,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宣傳國家石油化工政策,推廣石油化工企業品牌和產品,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