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下半年,儲能的看點在哪里?
原本趁著2018年市場行情井噴,打算在今年大干一場的中國儲能商,突然發現,單是活下去就幾乎用盡全力了。
從數據上來看,今年上半年,儲能產業罕見的出現了過去幾年不曾有過的下滑狀況。
根據CNESA全球儲能項目庫統計的數據,2019年第一季度(1-3月),中國新增投運電化學儲能項目的裝機規模僅為50.5MW,同比下降13.7%,環比更是下降84.2%。第二季度可能略好一點,隨著一些電網側項目陸續投運,數據應不會比第一季度難看。但對近年來習慣從增長走向更快增長的業界來說,這已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挑戰。
事實上,風向并沒有變,儲能的機遇風口仍然在。過去一年多來,無論是在地理區域上,還是細分場景中,各類與儲能相關的鼓勵政策源源不斷,儲能被寄予眾望的大勢并沒有逆轉。
只是時下的儲能產業,就如同小鎮青年一般,既有著強烈向上生長的欲望和野心,然而也容易迷失在真偽難辨的市場需求前。
在去年以電網側為代表的儲能浪潮驅使下,儲能商提高了對今年的期望。但商業模式依然模糊不明,以及細分市場局部萎縮(用戶側尤為突出)的現狀,顯然讓眾多公司感到無所適從。
一方面,和儲能有關的政策依然在延續、完善。一年多以來,在中央部委和各地方政府的推動下,幾乎所有可能用到儲能的地方都有相關文件出臺,從而形成了一個包括針對現貨、輔助服務、光儲充、商業樓宇、梯次利用、需求側響應、可再生能源并網乃至綠色產業目錄在內的儲能文件家族。
不過另一方面,雖然各種文件林林總總,但能切實激發市場動力的政策卻屈指可數。有些政策創造了真需求,有些不能說是偽需求,但在成本核算之下,實在難以為繼,市場規模也聊勝于無,暫時只能起到搖旗吶喊助長聲勢的輿論效果。
上述所列文件政策中,有些甚至是踩了剎車。發改委今年5月正式公布的《輸配電定價成本監審辦法》,明確規定儲能電站不可列入輸配電成本,這對電網側儲能發展的制約影響不言而喻。而蒙西電網“兩個細則”2019版修訂稿,則讓調頻補償價格直接腰斬。政策的不穩定,很容易導致剛集結起來的投資力量潰散。
歸根到底,中國儲能產業能否穿越重重迷霧,走向商業化的大江大海,關鍵還是在于需求、安全和成本這三大要素。一些政策能創造需求,但安全和成本才是需求的基礎。
今年上半年儲能的相對沉寂,根本原因即在于投資收益的不可控因素,并未隨時間的推移而消失。反而在國內外一系列安全事故的影響下,增加了投資決策的阻礙力。
相比去年,安全問題所帶來的消極矛盾更為突出。外有韓國儲能電站連番起火,最終被迫全行業掃蕩式整頓的啟示;內有國內多起事故發生后,官方輿論語焉不詳,業界則噤若寒蟬,從而以訛傳訛導致病毒式恐慌。這些都讓業主、投資者和政策制定者難免顧慮重重。
廣義的安全還包括質量及壽命問題。以AGC儲能調頻為例,按照設計壽命,電池組深淺組合充放需保障3年以上,但在一些電站的實際運行中,由于電池跟調度指令跟的太狠,衰減得過快,本身充放值也未達到理論數據,以至才投運半年就需大規模更換,這不僅存在質量隱患,也意味著原有的全周期投資收益邏輯完全不能成立。
在成本問題上,由于近來一些關鍵原材料價格維持較高位置,儲能系統的度電成本并未顯著下滑。不過,TüV萊茵最近針對儲能商做過一次調研,有高達64.3%的儲能商認為未來三年內儲能電池(pack)的價格會降至0.8元/wh以下,將比目前的1-1.2元/wh有較為顯著的下降。
隨著技術的進步,電池乃至整個系統的成本下降是可以預期的趨勢。成本突破臨界點,就是抵近商業化的時刻,行業也無可避免的到了大洗牌的前夜。
和國外市場獨立系統集成商較為活躍不同的是,中國儲能產業鏈上的幾乎所有玩家都在向集成方向走,電池和PCS等設備廠商、風光設備廠商、項目開發商、電網公司、電動車企,各路力量都涉足到系統集成乃至項目投資。
做系統集成或項目投資,雖然比單純的設備供應利潤更多,但也需要公司具有更為雄厚的財力。
中國儲能市場的設備供應商,多數為從動力電池、光伏和電力設備等行業跨界而來。目前的儲能市場,還不足以支撐起一家以儲能為主業的獨角獸,也不足以讓跨界而來的大公司,傾注公司主要的資源來擴張。
儲能產業今年上半年之所以有疲憊之感,和市場上過往幾年在儲能行業風生水起的公司,不約而同的在其它主業上遭遇困境,從而拖累了行業的整體進取表現。
BNEF一份研究報告認為,隨著中國儲能市場規模擴大、商業模式逐漸成熟,電池和PCS廠商將逐漸回歸到設備供應商的角色,而具有更強財務能力的能源企業、工業企業將成為主要的項目開發商。
那么,隨著這個回歸的過程,在技術上有重大突破(更多的是電池公司),企業主營業務群協同良好的公司將會脫穎而出,他們既具有成本和產品優勢,也擁有良好的財務基本面,很容易通過幾場關鍵的廝殺戰,將尾端的公司淘汰出主戰場。
不過,由于儲能場景豐富多樣,差異化的產品和商業模式,還是可以給大小玩家創造不同的空間。單就今年下半年來看,中國儲能市場,依然會有不少亮點值得期待,整體表現應強過上半年。
首先是大西北。
新疆光儲政策,經過兩番征求意見稿后,終于在6月下旬正式出臺。以35萬千瓦裝機,儲能時長不低于2小時配置計算,并要求在10月31日前并網投運,這意味著僅為設備商,便提供了一個10億元以上的大市場。
此前,各方由于信息不對等,增加儲能裝置測算出來的投資回報,從幾年到二三十年不等。而據“儲能100人”最新了解到的消息,新疆光儲政策有可能采用充電補貼0.4元/千瓦時,放電按照光伏上網電價的雙重價格體系。如該政策能成行,無疑將大大縮短投資回報期。
除新疆外,甘肅也有望參考光伏配置儲能政策。而青海的“共享儲能”經過試點后,反響也普遍良好。整個大西北,無疑是下半年最值得期待的市場。
其次是廣東。
南方電網曾有測算,廣東到2030年,調峰需求要新增電化學儲能1200MW,調頻備用要增加1400MW,整個南方電網區域緩解阻塞需要3405MW/6810MWh。
未來廣東等地海上風電或將創造一個GW級的儲能市場。
由于海上風電剛剛啟動不就,這些需求大多數是在未來10年。近在眼前的,是廣東上半年異軍突起的AGC儲能市場,截至目前,已有超過20個項目得到公開披露,成為國內該場景最為活躍的區域之一。在這些項目中,僅一兩家進入到調試和投運階段,多數項目將會在下半年陸續興建投運,同時也會有一些新的招標信息放出。不過,AGC儲能調頻,不僅是廣東,包括京津唐等地,都要防止踩踏升級,將行業做殘的競爭傾向。
第三是綜合能源服務。
儲能參與綜合能源服務由來已久。目前成熟的場景,包括微網、充電站加儲能、變電站通信站多站合一等模式,儲能進入的空間都在增加。
從上半年的招標信息來看,微網儲能項目和充電站儲能項目都比去年有所增加,代表性的業主包括魯能智能技術、中廣核、華商三優等。2017年,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曾公布首批28個微網示范項目,如今,這些項目陸續進入建設期,下半年這塊將是儲能行業的主要看點之一。
電網公司、鐵塔公司推行的多站合一模式,概念提出已經有一段時間,下半年繼續會有小規模的示范。此外,隨著5G時代來臨,鐵塔公司對電池的需求數量和質量應和以往有所不同。而且,鐵塔能源描摹了一個充滿想象力的能源生態圖景,這家公司今年下半年的走向,也是一個重要看點。
其它的市場,包括下一波電網側浪潮、梯次利用、數據中心、山東需求側、浙江電力現貨等,都蘊藏著爆發的能量,但也可能依然處于蓄勢階段。對業界來說,短暫的沉寂和一些亂流,改變不了大方向,也正好為行業留下了思考和調整的空間。
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油化工精神,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宣傳國家石油化工政策,推廣石油化工企業品牌和產品,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