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倒回10年前,如果有人要問:下一個風口在哪里?答案一定有鋰電行業。在這10年內,動力電池幾乎從零開始,直至發展至逾700億市場規模。寧德時代、比亞迪、國軒高科聲名鵲起,在2018年胡潤百富榜名單上,鋰電行業曾毓群、王傳福等9位傳奇人物上榜。
站在當下,這個行業正步入壯年,邁向穩定增長的未來,若再一次詢問:風口行業在哪里?儲能一定位居前列。過去5年里,全球儲能項目裝機規模年均復合增速達78%。2018年,儲能裝機增速更是創下了305%的高紀錄。業界普遍認為,儲能元年已開啟,將邁入大規模產業化階段。
寧德時代(300750)、比亞迪(002594)等動力電池巨頭,這兩年在儲能方面動作頻頻,簽下多個幾十億儲能大單。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在兩會提案中特別提到,要“加快推動電化學儲能建設”。
在儲能賽道,有個企業資歷比上述“明星企業”更深厚,它就是派能科技。派能科技從2009年起就專注儲能領域,是經國際儲能大會認證的“中國儲能產業最具影響力企業”、“中國儲能產業最佳儲能電池供應商”。2018年,公司家用儲能產品出貨量位居全球第三。在儲能行業爆發的當下,派能科技早已等候多時。
那么,在儲能領域,派能科技有何“獨到之處”,以使其屢次榮獲最佳企業頭銜?在寧德時代等巨頭加速涌入賽道之際,派能科技又該如何應對?儲能成下一個鋰電風口
2013年至2017年,全球電化學儲能項目新增裝機規模由0.1GW增加至0.9GW,5年翻了8倍整。2018年,儲能元年正式開啟,當年裝機量飆升至3.7GW,實現3倍增速跨越式增長。根據HIS預測,未來5年內,儲能裝機量還將以53%的年均復合增速快速增長。
這些高增長數字,都指向了一個現實:儲能行業將迎來井噴時代。究其原因,是供需兩側因素共同推動:
在需求端,家用、電網、通信基站等應用場景,對儲能有著越來越強烈的剛需。
以最常見的家用儲能系統為例,在歐洲、日本等地,居民常年受高企的電價困擾。德國、日本的度電價格,在1.75元/KWh以上。而上海高峰時段的電價也不過0.97元/KWh左右。因此,分布式光伏+儲能成了這些國家居民首選。他們用光伏技術自發自用電力,再用儲能技術存儲余電,實現穩定供電、峰谷價差套利。這種方式的度電成本,僅0.7元/KWh。
到了通信基站這里,中國為儲能市場貢獻了巨大需求。儲能電池較之于通信基站,好比電池之于筆記本電腦,它可以在基站外市電停電后“無縫對接”,確保電力持續穩定供應。2018年,基站建設和維護商中國鐵塔宣布,其后續基站備用電池將全部采購鋰電池。按照當前220萬座基站存量、每年新建10萬基站增量測算,預計每年需電池約48GW。
在供給端,成本呈現快速下降趨勢。2016至2018年,家用儲能系統安裝成本下降了42.6%,BNEF預計,到2021年,該成本還將進一步下降38.1%。電網級儲能集裝箱的成本,也在2018年一年內下降了一倍之多。
來自政策端的支持,又進一步起到了“催化劑”作用。韓、美、英等多國,均自2015年起發布家用儲能系統補貼,促其使用成本大幅降低。我國自2017年起,出臺了首份行業政策性指導文件。按照規劃,未來5年中國將培養完整的產業體系,推動儲能產業規模化發展。這進一步印證了行業即將大爆發的預測。
回到派能科技本身,站在飛速上升通道的起點,這個準備了10年的“老牌選手”,早已摩拳擦掌、嚴陣以待。
自2009年成立起,公司一步一腳印,從自研磷酸鐵鋰電芯做起,到謀求電芯、模組及儲能電池系統一體化發展。這種垂直產業布局優勢,再結合其產品出眾的可靠性、循環壽命等性能,讓公司成為業內稀缺的優質廠商。在國際儲能大會上,派能科技屢屢獲得“最佳供應商”、“最具影響力企業”等殊榮。
三年營收翻5倍、從虧損4000萬到盈利1.5億的發展速度,就是派能科技實力最好的證明。2019年,公司營收8.2億,力壓寧德時代。以366MWh的出貨量,公司占據全球12.2%的份額,在家用系統中,排名全球第三。
派能科技增長似已勢不可擋。而環顧四周,危機四伏,為其前方道路設置了重重障礙。寧德時代、比亞迪等勁敵正虎視眈眈,飽受過剩產能之苦的動力電池二三梯隊選手正加速涌入。行業戰爭號角早已吹響。群雄逐鹿,未見分曉
動力鋰電池與儲能電池,原本就是“近親”。
動力電池作為移動電源,對能量密度、安全性要求極高,相比之下,儲能電池則更追求長使用壽命。雖然各有側重,但兩者技術相通。動力電池廠商不僅可將技術遷移,研發出儲能產品,還可將用至規定年限的動力電池產品,重新應用于儲能系統。2018年,清華就研發出梯次利用快速檢測技術,可將“退役”的動力電池批量轉化為儲能電池。
而動力電池賽道日漸擁擠的格局,加速了廠商轉戰儲能領域的步伐。
鋰離子產能過剩已是不爭的事實。寧德時代副董事長黃世霖2017年曾表示:“動力電池行業規劃產能達到228GWh,但最終只用掉了37GWh。所以從整體來講,動力電池現階段已表現為結構性產能過剩。”因此,一旦上述動力電池轉化為儲能電池的技術成熟商用,儲能將成為動力電池產能消化的絕佳場所。
已有企業在這方面做出成功探索。近日,上汽通用五菱建成廣西首個“退役動力電池”梯次利用儲能電站,蓄電量高達1000KWh,對動力電池回收極具示范意義。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儲能鋰電池企業超過50家,幾乎所有動力電池企業都在儲能領域有動作。其中,以寧德時代和比亞迪為首的龍頭,在儲能領域頻頻出手,再一次展現了當年搶占動力電池市場的激進作風。
2019年的寧德時代,已經在動力鋰電池領域占據了半壁江山。而根據“諾維格定律”,任何企業在某一市場市占率超過50%之時,都無法再使份額翻番。要想保持高成長,就必須尋找新市場。儲能,就是寧德的下一戰場。
憑借品牌優勢,寧德時代福建省投資集團、星云股份(300648)、科士達(002518)等企業戰略簽約或成立合資公司,供應儲能鋰電池。2020年,寧德更與國網公司合資成立國網時代,在新疆、福建、山西等地開啟大型儲能工程項目。為了全副武裝備戰儲能市場,寧德時代宣布投資近200億元,用于儲能電池研發和生產。
比亞迪亦不甘示弱。在英、德等歐洲多地,比亞迪頻繁拿下30MW以上大單,挑戰當地項目規模新高。年報顯示,截止2019年底,比亞迪已累計交付逾750MW儲能項目,位居同行第一。在英國,它更是占據25%市場份額,成為當地“霸主”。
面對對手如此猛烈之攻勢,派能科技這個“老牌選手”多年積累的先發優勢,似乎正被削弱。從寧德時代這幾年業績披露情況來看,2016年,寧德儲能業務營收才1645萬,是派能科技的1/8。而到了2019年,寧德時代已創下6.1億元營收規模,與派能科技7.4億收入差距越來越近。
對手似已進攻至家門口。派能科技該如何在鞏固固有優勢基礎上,展開攻勢,分得行業大塊蛋糕?先發優勢鞏固龍頭地位
既與動力電池是“近親”,在展望儲能電池市場之時,我們便可先參考動力電池昔日成長之路。
寧德時代發家經驗對儲能企業而言,或許極具參考價值。充分利用先發優勢,與大客戶深度綁定,就是其成功“秘訣”所在。
2011年底,寧德憑借出色的產品性能,被寶馬選入中國本土合作伙伴。當寶馬向寧德輸出700多頁詳盡的動力電池系統需求規格書之時,寧德時代兩年“痛苦”的磨合期開始了。在克服了上百道技術難關后,它終于打通了動力電池研發、設計、開發、認證、測試的全流程,成為唯一打入高端車企產業鏈的中國選手。
有了這一出色案例在前,寧德時代與北汽、吉利的合作顯得順暢很多。而當更多后來者亦逐步摸索到高端產品技術之時,卻發現一流車企的供應鏈,幾乎都與寧德綁定,因而只能跟在其后“喝湯”。
類比到儲能賽道,先發優勢亦尤為重要。與光伏設備集成商等客戶合作,亦有很多“know how”環節。只有深度合作、經歷過“痛苦”磨合期的上游儲能企業,才能懂得如何將技術落地到具體場景。因而一旦下游客戶選定合作方,往往尤為“鐘情”。
派能科技比動力電池選手更早進入儲能市場,本身就意味著巨大的先發優勢。當前,它已經是歐洲第一大儲能系統集成商Sonnen、英國最大光伏銷售商Segen等海外優質客戶多年核心供應商。它們每年合作規模還在穩定增長。例如,2017年其從Sonnen獲得的產品銷售額為24萬元,至2019年已攀升至近1.4億。其與Segen合作規模,亦從847萬升至1.3億。
中興新通訊作為派能科技的控股股東,更是為其帶來“深度”客戶資源。公司是中興通訊(000063)通信基站鋰電池的核心供應商,2019年,中興通訊子公司中興康訊貢獻了公司1億以上營收規模。
背靠“中興系”大樹,又率先進入全球光伏、儲能系統龍頭廠商供應鏈,派能科技的技術早已經歷市場考驗,占盡先發優勢。
而相比之下,二三梯隊動力電池選手,還在苦苦摸索如何將過剩產能的動力電池轉為儲能電池,它們技術尚不成熟,難以打入高端客戶供應鏈;第一梯隊動力電池選手,亦在儲能領域加大研發,并需要時日,以擴大品牌優勢。
如派能科技能在對手全面攻破最先進技術之前,滲入更多一流客戶供應鏈,其優勢城池將更為穩固。派能科技此次籌資20億元,用于擴建儲能電池生產規模的計劃,正是此意。屆時,公司新增的年產4GWh電芯及3GWh系統,將助其快速打入更多廠商供應鏈,在市場爆發之際占據高地。
身處下一個有望十年增長幾十倍的賽道,又與寧德時代、比亞迪等對手短兵相接,派能科技未來發展之路注定并非坦途。不同于動力電池出身的勁敵,派能科技以儲能發家的“純基因”,在儲能賽道先發優勢明顯,客戶資源豐富。在行業下一次爆發前夜,鞏固優勢地位,派能科技將是鋰電行業龍頭廠商的有力競爭者。
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油化工精神,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宣傳國家石油化工政策,推廣石油化工企業品牌和產品,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