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上述,我國2008年和2013年對叔丁胺的需求將分別達到10300t和15200t左右,而目前國內年產量僅為2500t,且多數產品質量差、無法滿足下游精細化學品應用要求,而且近年來由于全球油價暴漲加上國內需求數量增長迅猛,價格也大幅度上揚,1999年-2001年由于國內叔丁胺需求數量較小,主要從國外進口一些醫藥級產品滿足國內藥物生產,因此叔丁胺價格基本穩定在26500元/t-28500元/t左右,隨著國內部分生產裝置的開工,而國內需求增長速度并不大,因此進口產品價格也隨之下滑,2002年初-2004年初國內叔丁胺的價格基本在22500元/t-24500元/t之間波動,其中2003年初價格僅為21500元/t左右,國內需求加上原油價格上漲,2004年初國內叔丁胺價格開始上升,2004年底價格開始快速增長,2004年底-2005年初價格攀升到35000元/t左右,2005年3月底國內叔丁胺的價格已經增長到37000元/t左右,而且目前尚沒有任何跡象顯示如此高價格有回落可能,預計未來一段時間內仍將保持高價位運行。
2004年開始由于國內市場快速啟動,叔丁胺需求量迅猛增加,對進口依賴越來越嚴重,另外隨著2003-2005年國內多套大型乙烯為主的石油化工裝置建設投產,作為叔丁胺合成主要原料異丁烯供應充足,2004年國內丙烯腈裝置擴產和新建加快,能力快速增長,因此副產氫氰酸數量急劇增加,市場和原料供應將都會影響我國叔丁胺工業發展,因此我國叔丁胺發展迎來了難得發展機遇。
3.技術情況
文獻報道叔丁胺的工藝路線有幾十種之多,其中適合國內工業化生產的方法主要有兩種,一是異丁烯-氫氰酸法;該法在常壓下操作,具有較好的收率,產品質量比較好,但是存在反應流程長、耗費大量酸堿,另外需要使用氰化物,在氰化物處理、分離和再加工中需要較高的技術和成本。適合副產HCN生產廠家開發與選用。二是甲基叔丁基醚-氫氰酸法,該法工藝簡單,原料易得,在國外已經大規模工業化生產,其中最大缺點是使用氰化物。另外值得開發的是清潔工藝異丁烯氨化法,目前國內原料供應不成問題,盡管該工藝技術難度比較大,但是今后叔丁胺技術發展的主流,國內有實力企業可以聯合科研機構尤其是具有石油化工開發經驗的一些高校和大型石化研究院進行合作開發。
4.投資建議
針對我國目前叔丁胺合成技術水平、生產現狀與市場需求,對我國叔丁胺工業未來投資提出以下建議:
叔丁胺合成路線眾多,技術路線、生產規模和原料配套對生產成本和產品質量影響甚大,目前國內工業化無論采取那種合成技術路線,都尚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與提高。重點應對目前國內所選用的異丁烯-氫氰酸法和甲基叔丁基醚-氫氰酸法進行提高,另外要加快清潔工藝異丁烯氨化法開發與技術儲備。技術提升可以保證提高質量和降低生產成本。叔丁胺生產所需要的原材料異丁烯、甲基叔丁基醚和氫氰酸并不是一般企業能夠擁有的產品,尤其是氫氰酸劇毒,運輸和貯存都存在一定壓力,而目前我國多數丙烯腈生產廠家因為找不到氫氰酸的消化途徑,而將其作為燃料焚燒,造成資源浪費。因此具有原料優勢的企業或者與具有這些原料優勢企業進行合作,充分利用資源優勢建設較大規模的叔丁胺生產裝置,這樣可以有效的降低生產成本。
叔丁胺目前實際應用相對比較少,主要用于合成橡膠促進劑TBBS和醫藥利福平,因此今后國內要加大環保硫化促進體系的建立與完善,促進我國輪胎工業進一步與國際接軌,國家有關部門要盡快出臺法規控制有毒的促進劑的生產與使用,促進環保新型促進劑TBBS的生產與應用。同時要加大叔丁胺在其他領域的應用開發,在醫藥、農藥、染料、潤滑油添加劑、涂料等領域都要加快叔丁胺的應用與消費,保證我國叔丁胺工業健康穩定的發展。
叔丁胺建設規模建議在5000t/a,采用異丁烯-氫氰酸法和甲基叔丁基醚-氫氰酸法生產,投資額約為1500萬-1800萬元左右。
九、對氨基酚
對氨基酚是一種用途廣泛的有機中間體,主要應用于醫藥、染料等工業,主要用于制備解熱鎮痛藥物三大支柱產品之一的對乙酰氨基苯酚(撲熱息痛),另外還可以合成多種染料、醫藥及中間體。
1.推薦理由
目前國內對氨基酚整體水平較差,產能的增加也僅僅是低水平的盲目建設與擴張,多數企業采取對硝基酚鐵粉還原法,產生大量難以處理的廢鐵泥,環境污染嚴重;產品質量差,需要多次精制,方能達到醫藥級的要求;生產企業眾多,布點分散,但是規模小,生產中環保意識薄弱,尤其是大量鐵泥和廢水沒有進行認真處理;隨著我國環保要求越來越高,因此采用鐵粉還原的對氨基酚裝置將被關閉或限制發展,將給催化加氫法發展帶來難得機遇。另外對氨基酚的下游產品國內需求潛力巨大;對氨基酚所需要的原料對硝基氯化苯國內生產能力占全球生產能力的60%左右,質優價廉。
2.生產與市場
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全球對氨基酚的需求量以年均5%左右的速度遞增,2004年全球對胺基酚的生產能力達到20萬t/a,總產量約為18萬t左右,產銷基本保持平衡,國外生產國家主要集中在美國、法國、日本和德國等,國外對氨基酚的主要生產廠家單套設備生產能力一般為5000-10000t/a,采用合成工藝也基本上集中在硝基苯催化加氫或者硝基苯電解還原法。
我國對氨基酚工業在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進入快速發展的階段,2004年國內對氨基酚生產企業達30余家,總生產能力約為6.5萬t/a,2004年產量約為5.2萬t左右。主要生產企業有葫蘆島藥物化工廠、蚌埠八一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遼寧錦華精細化工有限公司、江蘇揚農化工集團泰興藥化有限公司、河南開普化工有限公司、遼源化工二廠、浙江常山有機化工廠等。除上述介紹的一些企業外,國內還有20余家小規模生產企業,生產能力都不超過1000t/a,許多企業生產能力在500t/a-1000t/a之間。
對氨基酚是一種用途廣泛的精細化工原料,目前國內主要應用于染料和醫藥行業。
染料工業,對氨基酚在染料行業中主要用于偶氮染料、直接染料、硫化染料、酸性染料和毛皮染料。國內主要用于合成硫化染料。由于這些染料多是傳統品種,因此發展前景并不十分看好,2004年國內染料工業對對氨基酚的消費量約為5000t左右,而且今后幾年不會有太大的增長,將維持目前水平。
醫藥工業,對氨基酚在醫藥工業中用于制備撲熱息痛、安妥明、6-羥基喹啉等,目前國內對氨基酚近90%的消費是用于合成撲熱息痛,毫不夸張的說撲熱息痛的市場就是對氨基酚的市場,二者休戚相關。撲熱息痛是全球最主要的解熱鎮痛藥物,銷售額占據整個解熱鎮痛藥物市場的45%,而且關于臨床應用研究有許多新的突破,如長期服用可以減少卵巢癌、降低心肌梗塞或中風發病率,其本身是一種優異抗氧化劑,能抵御自由基對人體的傷害,而且逐漸在畜禽中得到使用,因此撲熱息痛制劑在全球范圍內將穩步快速增長。近十年來我國撲熱息痛生產與消費發展很快,目前我國已經成為世界撲熱息痛主要生產國、消費國和出口國,1993-2004年我國使用量年均增長率高達13%,遠遠高于其他解熱鎮痛藥物。2004年我國撲熱息痛產量約為5.0萬t,占世界總產量的40%,2001年出口量為3.28萬t,國內使用量約為1.72萬t,國內撲熱息痛制劑年銷售額高達30多億元,成為國內第二大原料藥。另外,我國目前還有一些解熱鎮痛的老品種如安乃進、安替比林、非那西汀、氨基比林仍在使用,年消費量約1萬t以上,這些藥物副作用大,因此必將被撲熱息痛等所取代。再加上我國也開始將撲熱息痛做為畜禽用藥,隨著我國加入WTO后,我國撲熱息痛的出口前景更為看好,出口數量逐年增加,1999年-2004年我國撲熱息痛的出口量分別為19282t、19834t、21553t、27849t、28163t、32811t,2005年1-7月份出口依然保持強勁的勢頭,出口量為21279t,同比增長20.7%;2005年我國撲熱息痛的出口量約4萬t左右。種種因素都表明,我國撲熱息痛發展前景極為廣闊,預計2007年國內撲熱息痛產量將達到6.5萬t以上,加上其他藥物的消耗,預計2005年醫藥工業將消耗對氨基酚6.0萬t左右。
其他方面消耗對氨基酚非常少,年消費量約2000t,而且未來消費量不會有太大增加,因此預計我國2007年對氨基酚的國內總需求量將達到6.6萬t左右。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國對氨基酚市場潛力巨大,發展前景廣闊。由于因為對氨基酚良好發展前景和工藝路線的多樣性,國內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內研究開發、建設生產十分活躍,成為目前熱點的精細化工中間體。可以預計我國對氨基酚工業將開始步入一個以技術、規模、原料配套等為主要特征的新的發展階段,其發展將呈現以下幾大趨勢:
2003年-2005年中期國內對氨基酚呈現產銷兩旺的局面,一方面由于國內原料供應充足,價格低廉,其基礎原料對硝基氯苯價格最低時候僅為2300元/t左右,目前我國對硝基氯苯的生產能力占全球總生產能力的60%左右,我國擁有三套世界級規模的對硝基氯苯的生產裝置,質優價廉;另一方面由于下游染料和醫藥等產品出口量急劇增加,尤其是撲熱息痛出口量逐年增加,同時國內市場也在快速成長,由于這些因素的拉動,近年來對氨基酚工業擺脫1999年-2000年開工率不足,整體效益比較差的窘境。2004年-2005年中期由于國內加大環保治理的力度,加上國內許多企業擴大生產規模,因此許多中小規模的鐵粉還原法生產對氨基酚裝置被迫關閉,導致國內對氨基酚供應緊俏,出現了貨緊價揚的態勢,主要生產企業經濟效益良好。
合成技術進展較快,尤其是對硝基酚液相加氫還原法技術不斷完善與成熟,目前國內許多企業采用該法進行生產,而關于硝基法生產技術,盡管國內有多家企業報道建設硝基苯催化加氫生產裝置,不過僅僅停留報道和招商引資階段,尚未見到商品問世,2001年河南焦作堿業公司建設了5000t/a硝基苯電解還原法生產技術,但是由于電解槽、膜等多個難題無法解決,目前一直沒有生產。
目前國內主要生產企業多自行配套有對硝基酚生產裝置,有些企業是先開始擁有硝基氯苯裝置,進而生產硝基酚再生產對氨基酚,如蚌埠八一、浙江常山、河南開普等;有的是被擁有硝基氯苯生產裝置企業收購或者合作,如揚農化工集團泰興藥化有限公司等;有的是因為對氨基酚生產能力越來越大,對原料需求迅速增加,因此自己配套建設硝基氯苯裝置,如葫蘆島藥物化工廠目前已成為國內最大的對氨基酚生產企業,隨著其對氨基酚能力越來越大,因此該企業于2005年初建成了3萬t/a硝基氯化苯裝置,其中對硝基氯化苯主要為其對氨基酚生產所配套。
3.技術情況
目前國內外對氨基酚生產主要有以下四條路線:1)以對硝基酚為原料,經過鐵粉還原得到對氨基酚;2)以對硝基酚為原料,催化加氫還原制得對氨基酚;3)硝基苯為原料電解還原制備;4)硝基苯催化加氫制備。從技術水平上來看,其中最為先進的是硝基苯催化加氫技術,硝基苯在貴金屬催化劑存在下,還原成苯胲,然后發生重排得到對氨基酚,該技術難度非常大,主要是:1)貴金屬催化劑的制備、選擇與回收;2)是多相反應器工程技術放大技術一直沒有重大突破,無法工業化生產。盡管國內眾多媒體和資料報道國內已經有成熟的工業技術,但是實際上沒有一家科研機構能夠拿出工業化技術,而且由于技術難度大,國外不可能向國內轉讓技術,目前國外專利報道也非常簡單,基本上沒有深入去介紹,業內一些權威人士預測國內硝基苯催化加氫制備對氨基酚技術工業化尚有相當距離。即使是硝基苯電化學還原法也有許多問題有待解決,因此國內企業不能輕信硝基苯法合成技術的推薦和引進。目前國內比較符合國情的路線是近年來開發出的對硝基酚液相加氫還原法,盡管該法其工藝合理和先進性不如硝基苯催化加氫法,但是與傳統的鐵粉還原法相比減少污染,目前國內蚌埠八一化工公司、揚農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工業大學等單位均擁有十分成熟的對硝基酚催化加氫技術。
因此國內生產應考慮和選擇的技術為對硝基酚液相催化加氫技術。
4.投資建議
在投資建設對氨基酚項目時候一定要高度重視以下幾大問題:
新建裝置要盡可能實行上下游一體化的生產模式,對氨基酚的原料對硝基酚和氫氣,尤其是氫氣難以長距離運輸和貯存,因此最好選擇有氫氣的企業進行生產;另外配套生產撲熱息痛,這樣可以減少中間環節,降低生產成本,方便產品質量控制,在國內不具備先進的硝基苯技術的情況,降低生產成本,增強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按目前對氨基酚與其原料對硝基酚的合成技術來看,均會產生一定量的三廢,尤其是廢水量比較大,因此新建裝置要環保設施完善,水源充足的地區,方便末端治理,保證裝置持續健康發展。
另外,國內許多媒體報道對氨基酚的市場應用領域為醫藥、染料和橡膠助劑,其實對氨基酚在世界范圍內主要用于合成撲熱息痛,并有少量用于合成染料,并不象國內許多媒體和資料報道的那樣大量用于橡膠助劑行業,國內幾乎所有媒體均介紹目前全球主導的橡膠防老劑4010NA、4020使用對氨基酚為原料,而且還多次出現預測2005年對氨基酚在橡膠防老劑中消費量達到數萬t,其實世界范圍內,對氨基酚在橡膠助劑消費量是非常少,目前全球主導的橡膠防老劑4010NA和4020的原料是對氨基二苯胺,并不是采用對氨基酚為原料。因此對氨基酚并不象以前報道那樣應用領域那么廣,因此在建設新裝置的時候,一定要仔細認真國內外市場,做好裝置建設的前期準備工作。
推薦建設5000t/a對氨基酚,總投資約2000萬元左右,正常情況下建設周期為7-8個月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