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經濟發展中的諸多矛盾和問題,或多或少都與近幾年來金融改革有些滯后,金融體制不夠完善,金融機制不夠健全有關。因此,要抓住金融這個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著棋活,全盤皆活。
■近一年多來,資本市場持續低迷,與我國GDP持續快速增長相背離,很不正常。要正本清源,統一思想,樹立發展我國資本市場的信心。采取有效措施激活市場,引導市場進入良性循環,不斷提高直接融資的比重。
■要著力研究貨幣市場、保險市場和資本市場有機結合、協調發展的問題。貨幣市場、保險市場與資本市場本身是一個整體,他們之間存在著有機聯系,只有把三者結合起來,才有利于儲蓄轉化為投資。
■可考慮擴大證券公司進入銀行間拆借市場的規模和延長拆借期限,允許證券公司發行債券,允許組建證券融資機構,擴大股票質押貸款的規模,增加保險資金、社保基金進入資本市場的比例,培育商業保險、社會保障、證券投資基金等機構投資者。
為實現十六大提出的奮斗目標,必須認真解決我國經濟運行中的一些深層次的問題和矛盾,其主要表現:一是有效需求不足,主要是農民收入增長困難,農村市場難以啟動和城市低收入群體缺乏購買力,非政府的投資積極性還沒有激活。二是失業率居高不下,再就業率連年下降,主要是對就業容量較大的數以百萬計的中小企業,缺乏有效的扶持政策。三是金融改革與發展滯后,存在某些體制性的障礙,影響對經濟發展的支持:(1)農村經濟發展的資金投入嚴重不足。目前,每年通過各種渠道(包括郵政儲蓄、縣級銀行貸款權上收、實際變成存款機構等)抽回資金流向城市,約2000億左右。這是形成農民貸款難和某些縣域經濟出現萎縮的實質性的原因。(2)中小企業貸款難。一方面,人民銀行原發布的《貸款通則》限制過嚴,把眾多的中小企業拒之于銀行門外。另一方面,商業銀行缺乏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激勵機制,據國家經貿委統計,80%的中小企業存在貸款難、融資難的問題。(3)資本市場前段時間持續低迷,流通市值損失6000億,企業發行股票籌資占銀行貸款的比例從2000年的10%降至2002年的4.3%,僅籌集資金760億,股票交易量從2000年的日均254億,降到2002年的116億,120多家證券公司普遍存在虧損。綜上所述,目前,經濟發展中的諸多矛盾和問題,或多或少都與近幾年來金融改革有些滯后,金融體制不夠完善,金融機制不夠健全有關。因此,要抓住金融這個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著棋活,全盤皆活。
下面我想談談深化金融改革需要關注的幾個問題:
一、改革和完善農村金融體系,這不僅是加大對“三農”的支持力度,而且是增加農民收入,啟動農村消費擴大內需的重要一環。
首先,改革農村信用社要從我國農村的實際需要出發,研究一套穩妥、切實可行的方案。過去我們對農村信用社的改革重點往往放在領導管理權的轉移上,而忽視了農村真正的金融需求。目前,農村信用社大面積虧損,經營十分困難,再加上郵政儲蓄從農村大量“抽血”,使農村金融雪上加霜,因此,當務之急是有關主管部門要繼續加強對農村信用社的管理和監督,用改革的辦法千方百計把農村信用社搞活,提高經營管理水平,提高競爭力,采取有效的扶持政策,減少農村信用社的虧損和歷史包袱,使大部分農村信用社擺脫困境、走向盈利。并不斷發展壯大,成為名符其實的農村金融的主力軍。要從全國各地不同情況出發,實行分類指導,采取多種模式改革農村信用社,全國不能一刀切。
其次,在改革農村信用社的過程中,可考慮重新組建縣級金融機構。可供選擇的辦法有:(1)在經濟發達地區,可以縣為單位,組建股份制、單一制的商業銀行,具體辦法可以因地制宜,如把現有的國家商業銀行的縣級機構合并重組,鼓勵民間資本參股等組成。(2)在農村信用社聯社的基礎上,組建股份合作制的縣一級的金融機構。(3)整合農村郵政儲蓄體系,明確規定在縣以下地區吸收的存款,原則上還要用于縣以下地區發放貸款。
第三,調整農村政策性銀行的業務范圍,農業發展銀行除負責國家儲備部分的糧、棉收購資金供給以外,可考慮把現有的農業銀行的政策性開發貸款,劃歸農業發展銀行。同時,國家對農業的政策性補貼和各種形式的支農資金都歸口到農發行統籌運行。除加大財政投入和支持外,應該逐步形成以政策性金融引導商業性金融的投入。
二、發展城市中小金融機構,加強對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
在一些具備條件的中小城市,可以考慮允許組建中小股份制的金融機構,實行“自主經營,自擔風險、自負盈虧、自我約束”。吸收的存款主要用于支持本地區的經濟發展。這項工作可以從改革和完善現有的城市商業銀行入手。允許引入績優的上市公司、民營企業入股,改善股權結構,實施股權多元化,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把支持本地區的中小企業作為城市商業銀行的重要職責。采取各種有效的措施,鼓勵開拓新業務,為中小企業的發展提供方便、實惠、快捷的金融服務(哈爾濱市商業銀行在這方面已經取得了可喜的成績)。要以法律法規的形式規范中小金融機構,保護中小金融機構的利益,對其貸款的方向和吸收的存款主要用于本地區經濟建設等作出相應的規定。當地政府在一定時期內要給與稅收、利率等方面的優惠,大力扶持中小金融機構成長壯大。要強調中小金融機構以服務于本社區為主,按照市場規律運作,實施優勝劣汰,鑒于這項改革涉及面廣、情況復雜,必須先行試點,取得經驗再行推廣。
三、深化國有商業銀行體制改革、穩步推行股份制。
我國國有商業銀行雖然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但距離《商業銀行法》要求的“自主經營、自擔風險、自負盈虧、自我約束”還有很大距離,而且,目前又面臨加入WTO后進一步對外開放的挑戰,主要問題是:(1)沒有完全樹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經營貨幣的理念,中小企業與廣大農民貸款難的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甚至一些產品有市場、信用較好的中小企業,也難以得到貸款。既不利于經濟的發展也不利于再就業。(2)股權結構單一,沒有良好的公司治理結構,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都不夠健全。資本充足率達不到國際標準,不良資產比例過高,業務發展單一,內控機制不健全,難以適應加入WTO以后的競爭形勢。
國有商業銀行應樹立正確的商業銀行經營理念,解決只重視存款,不重視發放貸款和單純為了降低不良貸款的“惜貸”、“懼貸”現象,正確處理防范風險和金融發展的關系。發展是硬道理,只有在金融規范發展中,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金融不良資產問題。要有效的防止銀行信貸過分向大城市大企業集中,過分向基礎設施集中。要從實際出發,調整信貸結構,合理配置資金。改革資金結算制度和票據貼現制度、完善信貸授權制度、建立信貸擔保機構,加大對中小企業貸款和通過發放結算貸款和票據貼現再貼現,解決中小企業資金需求困難。
國有商業銀行應分步驟進行股份制改造,逐步解決股權單一,提高資本充足率,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結構和有效的激勵和約束機制,解決責權利不統一等問題。適應加入WTO后,國外金融混業經營的趨勢,逐步改變我國目前嚴格分業經營、分業管理的模式,借鑒國外經驗,探索在集團控股下,實施業務多樣化戰略,逐步過渡到綜合化經營,擴大中間業務比重,建立表外業務體系,逐步向以利潤為目標的經營機制轉變。
四、發展直接融資,開拓貨幣市場、保險市場和資本市場有機結合、協調發展的新局面。
近一年多來,資本市場持續低迷,與我國GDP持續快速增長相背離,很不正常,嚴重影響了資本市場功能的正常發揮,挫傷了廣大投資者的積極性,動搖了投資的信心,對經濟持續增長產生非常不利的影響。當務之急,要經過多方努力,扭轉持續低迷的局面,要正本清源,統一思想,樹立發展我國資本市場的信心,要從正面消除近年來一直擾亂投資者思想的“賭場論”、“推倒重來”等種種錯誤輿論的誤導,改善投資環境,采取有效措施激活市場,引導市場進入良性循環,不斷提高直接融資的比重。在推動我國資本市場持續穩定發展的過程當中,要著力研究貨幣市場、保險市場和資本市場有機結合、協調發展的問題。
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是密不可分的,直接融資建立在間接融資的基礎上,沒有間接融資的支撐,直接融資不可能持續發展,間接融資不與直接融資有機結合,必然面臨難以控制的金融風險。貨幣市場、保險市場與資本市場本身是一個整體,他們之間存在著有機聯系,不能人為的割裂開,只有把三者結合起來,才有利于儲蓄轉化為投資,不斷擴大民間投資比重,才可能化解間接融資和保險市場封閉運行所造成的風險。要引導銀行和保險資金合規入市,保持資本市場資金供求的平衡,可考慮擴大證券公司進入銀行間拆借市場的規模和延長拆借期限,允許證券公司發行債券,允許組建證券融資機構,擴大股票質押貸款的規模,增加保險資金、社保基金進入資本市場的比例,培育商業保險、社會保障、證券投資基金等機構投資者,在推動貨幣市場、保險市場和資本市場結合的過程中,要加強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的監督管理工作,使之規范運行,并將資本市場納入宏觀調控的范圍。
據《證券日報》
■近一年多來,資本市場持續低迷,與我國GDP持續快速增長相背離,很不正常。要正本清源,統一思想,樹立發展我國資本市場的信心。采取有效措施激活市場,引導市場進入良性循環,不斷提高直接融資的比重。
■要著力研究貨幣市場、保險市場和資本市場有機結合、協調發展的問題。貨幣市場、保險市場與資本市場本身是一個整體,他們之間存在著有機聯系,只有把三者結合起來,才有利于儲蓄轉化為投資。
■可考慮擴大證券公司進入銀行間拆借市場的規模和延長拆借期限,允許證券公司發行債券,允許組建證券融資機構,擴大股票質押貸款的規模,增加保險資金、社保基金進入資本市場的比例,培育商業保險、社會保障、證券投資基金等機構投資者。
為實現十六大提出的奮斗目標,必須認真解決我國經濟運行中的一些深層次的問題和矛盾,其主要表現:一是有效需求不足,主要是農民收入增長困難,農村市場難以啟動和城市低收入群體缺乏購買力,非政府的投資積極性還沒有激活。二是失業率居高不下,再就業率連年下降,主要是對就業容量較大的數以百萬計的中小企業,缺乏有效的扶持政策。三是金融改革與發展滯后,存在某些體制性的障礙,影響對經濟發展的支持:(1)農村經濟發展的資金投入嚴重不足。目前,每年通過各種渠道(包括郵政儲蓄、縣級銀行貸款權上收、實際變成存款機構等)抽回資金流向城市,約2000億左右。這是形成農民貸款難和某些縣域經濟出現萎縮的實質性的原因。(2)中小企業貸款難。一方面,人民銀行原發布的《貸款通則》限制過嚴,把眾多的中小企業拒之于銀行門外。另一方面,商業銀行缺乏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激勵機制,據國家經貿委統計,80%的中小企業存在貸款難、融資難的問題。(3)資本市場前段時間持續低迷,流通市值損失6000億,企業發行股票籌資占銀行貸款的比例從2000年的10%降至2002年的4.3%,僅籌集資金760億,股票交易量從2000年的日均254億,降到2002年的116億,120多家證券公司普遍存在虧損。綜上所述,目前,經濟發展中的諸多矛盾和問題,或多或少都與近幾年來金融改革有些滯后,金融體制不夠完善,金融機制不夠健全有關。因此,要抓住金融這個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著棋活,全盤皆活。
下面我想談談深化金融改革需要關注的幾個問題:
一、改革和完善農村金融體系,這不僅是加大對“三農”的支持力度,而且是增加農民收入,啟動農村消費擴大內需的重要一環。
首先,改革農村信用社要從我國農村的實際需要出發,研究一套穩妥、切實可行的方案。過去我們對農村信用社的改革重點往往放在領導管理權的轉移上,而忽視了農村真正的金融需求。目前,農村信用社大面積虧損,經營十分困難,再加上郵政儲蓄從農村大量“抽血”,使農村金融雪上加霜,因此,當務之急是有關主管部門要繼續加強對農村信用社的管理和監督,用改革的辦法千方百計把農村信用社搞活,提高經營管理水平,提高競爭力,采取有效的扶持政策,減少農村信用社的虧損和歷史包袱,使大部分農村信用社擺脫困境、走向盈利。并不斷發展壯大,成為名符其實的農村金融的主力軍。要從全國各地不同情況出發,實行分類指導,采取多種模式改革農村信用社,全國不能一刀切。
其次,在改革農村信用社的過程中,可考慮重新組建縣級金融機構。可供選擇的辦法有:(1)在經濟發達地區,可以縣為單位,組建股份制、單一制的商業銀行,具體辦法可以因地制宜,如把現有的國家商業銀行的縣級機構合并重組,鼓勵民間資本參股等組成。(2)在農村信用社聯社的基礎上,組建股份合作制的縣一級的金融機構。(3)整合農村郵政儲蓄體系,明確規定在縣以下地區吸收的存款,原則上還要用于縣以下地區發放貸款。
第三,調整農村政策性銀行的業務范圍,農業發展銀行除負責國家儲備部分的糧、棉收購資金供給以外,可考慮把現有的農業銀行的政策性開發貸款,劃歸農業發展銀行。同時,國家對農業的政策性補貼和各種形式的支農資金都歸口到農發行統籌運行。除加大財政投入和支持外,應該逐步形成以政策性金融引導商業性金融的投入。
二、發展城市中小金融機構,加強對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
在一些具備條件的中小城市,可以考慮允許組建中小股份制的金融機構,實行“自主經營,自擔風險、自負盈虧、自我約束”。吸收的存款主要用于支持本地區的經濟發展。這項工作可以從改革和完善現有的城市商業銀行入手。允許引入績優的上市公司、民營企業入股,改善股權結構,實施股權多元化,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把支持本地區的中小企業作為城市商業銀行的重要職責。采取各種有效的措施,鼓勵開拓新業務,為中小企業的發展提供方便、實惠、快捷的金融服務(哈爾濱市商業銀行在這方面已經取得了可喜的成績)。要以法律法規的形式規范中小金融機構,保護中小金融機構的利益,對其貸款的方向和吸收的存款主要用于本地區經濟建設等作出相應的規定。當地政府在一定時期內要給與稅收、利率等方面的優惠,大力扶持中小金融機構成長壯大。要強調中小金融機構以服務于本社區為主,按照市場規律運作,實施優勝劣汰,鑒于這項改革涉及面廣、情況復雜,必須先行試點,取得經驗再行推廣。
三、深化國有商業銀行體制改革、穩步推行股份制。
我國國有商業銀行雖然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但距離《商業銀行法》要求的“自主經營、自擔風險、自負盈虧、自我約束”還有很大距離,而且,目前又面臨加入WTO后進一步對外開放的挑戰,主要問題是:(1)沒有完全樹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經營貨幣的理念,中小企業與廣大農民貸款難的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甚至一些產品有市場、信用較好的中小企業,也難以得到貸款。既不利于經濟的發展也不利于再就業。(2)股權結構單一,沒有良好的公司治理結構,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都不夠健全。資本充足率達不到國際標準,不良資產比例過高,業務發展單一,內控機制不健全,難以適應加入WTO以后的競爭形勢。
國有商業銀行應樹立正確的商業銀行經營理念,解決只重視存款,不重視發放貸款和單純為了降低不良貸款的“惜貸”、“懼貸”現象,正確處理防范風險和金融發展的關系。發展是硬道理,只有在金融規范發展中,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金融不良資產問題。要有效的防止銀行信貸過分向大城市大企業集中,過分向基礎設施集中。要從實際出發,調整信貸結構,合理配置資金。改革資金結算制度和票據貼現制度、完善信貸授權制度、建立信貸擔保機構,加大對中小企業貸款和通過發放結算貸款和票據貼現再貼現,解決中小企業資金需求困難。
國有商業銀行應分步驟進行股份制改造,逐步解決股權單一,提高資本充足率,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結構和有效的激勵和約束機制,解決責權利不統一等問題。適應加入WTO后,國外金融混業經營的趨勢,逐步改變我國目前嚴格分業經營、分業管理的模式,借鑒國外經驗,探索在集團控股下,實施業務多樣化戰略,逐步過渡到綜合化經營,擴大中間業務比重,建立表外業務體系,逐步向以利潤為目標的經營機制轉變。
四、發展直接融資,開拓貨幣市場、保險市場和資本市場有機結合、協調發展的新局面。
近一年多來,資本市場持續低迷,與我國GDP持續快速增長相背離,很不正常,嚴重影響了資本市場功能的正常發揮,挫傷了廣大投資者的積極性,動搖了投資的信心,對經濟持續增長產生非常不利的影響。當務之急,要經過多方努力,扭轉持續低迷的局面,要正本清源,統一思想,樹立發展我國資本市場的信心,要從正面消除近年來一直擾亂投資者思想的“賭場論”、“推倒重來”等種種錯誤輿論的誤導,改善投資環境,采取有效措施激活市場,引導市場進入良性循環,不斷提高直接融資的比重。在推動我國資本市場持續穩定發展的過程當中,要著力研究貨幣市場、保險市場和資本市場有機結合、協調發展的問題。
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是密不可分的,直接融資建立在間接融資的基礎上,沒有間接融資的支撐,直接融資不可能持續發展,間接融資不與直接融資有機結合,必然面臨難以控制的金融風險。貨幣市場、保險市場與資本市場本身是一個整體,他們之間存在著有機聯系,不能人為的割裂開,只有把三者結合起來,才有利于儲蓄轉化為投資,不斷擴大民間投資比重,才可能化解間接融資和保險市場封閉運行所造成的風險。要引導銀行和保險資金合規入市,保持資本市場資金供求的平衡,可考慮擴大證券公司進入銀行間拆借市場的規模和延長拆借期限,允許證券公司發行債券,允許組建證券融資機構,擴大股票質押貸款的規模,增加保險資金、社保基金進入資本市場的比例,培育商業保險、社會保障、證券投資基金等機構投資者,在推動貨幣市場、保險市場和資本市場結合的過程中,要加強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的監督管理工作,使之規范運行,并將資本市場納入宏觀調控的范圍。
據《證券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