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證券報訊(記者 李雁爭)以外向型經濟為主的沿海地區在本輪經濟調整中首當其沖,也將在經濟復蘇中率先擺脫困境。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部副主任劉樹成29日在國家圖書館文津講壇指出,沿海地區經濟早在2006、2007年已開始調整,只是2008年國際經濟危機加劇了調整幅度。目前部分沿海地區和行業調整或已見底,但中西部經濟可能會繼續回調。
中國經濟已經連續五個季度出現同比增速下滑,到2008年四季度已下滑至6.8%。在整體經濟下滑中,各地區經濟增速并不平衡,以外向型經濟為主的沿海地區首當其沖,較內陸經濟下滑更為明顯。
劉樹成表示,國內各地區經濟增長不平衡。廣東、浙江、江蘇、上海、福建、山東等沿海地區受到金融危機影響很大;但是中西部受到經濟危機的影響較小,2008年以來,中西部工業增長速度和投資增速相對來說都比東部快。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09年1-2月東、中、西部地區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速分別是15.4%、34.3%、46.7%;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2009年1-2月全國工業經濟運行情況顯示,1-2月東、中、西部地區工業增加值平均增長2.3%、4.9%和9%。
劉樹成表示,從歷史規律看,對于宏觀經濟每一個周期的上行啟動時間或下行拐點時間,中西部地區均會滯后于東部半年左右。對于中西部而言,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正在從東部向內地擴散。
他認為,對于中西部受到影響的程度,正在進行的擴散會嚴重到什么程度還不好把握。既有擴散很深的可能,也有可能中西部還有一定推動力量抗衡這種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