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美國GE能源集團宣布,為迎合日益增長的工業氣化項目大型化的需求,將向市場推出氣化燃燒室容積為50立方米的大型激冷式氣化爐。次日,GE能源集團氣化業務部產品總監凱斯·懷特(Keith White)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煤化工行業正向產業集中化、工程大型化方向發展,GE氣化爐技術必須適應這種需求變化,放大裝置規模,調整在華戰略。
與一些擁有氣化技術的國外知名公司相比,GE在這一領域的名氣似乎并不大,特別是在中國。但是,凱斯·懷特列出一系列成功案例的業績清單,又令人不得不承認GE氣化技術和市場成功運作處于世界領先地位的事實。GE氣化技術應用在合成氨、氫氣及甲醇等生產領域已達60年之久,目前在全球已獲得GE氣化技術專利許可的用戶中,有65家企業正在運行,還有20家企業處于工程設計或建設階段。而在中國,目前已有37個GE氣化許可貿易項目。其中,27個為煤氣化項目,已投入運營的有17項,包括上海焦化煤制CO及甲醇,中石化齊魯煤制丁辛醇、大連煤制合成氨、渭河煤制甲醇及合成氨項目、山東魯南化肥廠等。在GE氣化技術全球戰略布局中,中國無疑是至關重要的市場。
GE能源集團此次推出的50立方米激冷式氣化爐技術,單爐處理煤量約3000噸/日,合成氣產量約為21萬標準立方米/小時,是目前GE在全球工業推廣應用的激冷式氣化爐中容積最大的爐型。根據目前大型化工項目的需要,50立方米氣化爐簡化了操作,通過減少氣化爐臺數大大節省項目投資及運行成本,操作更加經濟和安全穩定。凱斯·懷特告訴記者:“這一大容積激冷式氣化爐有助于滿足客戶對項目大型化、氣化爐大型化的需求。我們相信,大型氣化爐對中國煤氣化企業有很大的吸引力。中國經濟增長促使眾多煤氣化企業興建大型項目。”
美國GE能源集團不僅對中國煤化工產業的未來發展嗅覺靈敏,而且觸角延伸迅速,大型氣化爐技術推進領域直接指向甲醇、MTO(甲醇制烯烴)等新型煤化工產業。近些年來,GE能源的氣化技術不斷應用在國內大型煤氣化項目上,其中包括新奧集團下屬的新能能源公司在內蒙古的化工廠,該項目每天生產450萬標準立方米合成氣,用于化學品的生產。GE還和神華包頭煤化工有限公司簽署了許可貿易協議,后者將在內蒙古自治區興建工廠,每天生產超過1200萬標準立方米的合成氣用于生產化學品。
當前,國外知名氣化技術公司逐鹿中國煤氣化市場,GE重新調整戰略定位,憑借50立方米的大容積激冷式氣化技術清索除障,試圖搶占市場制高點。
對于實現這一戰略目標,GE信心十足,凱斯·懷特告訴記者,GE在中國的37個項目中,氣化裝置國產化率最高的已達90%以上,采用GE氣化技術的裝置大部分設備都可以在中國本土制造。另外,GE在中國的4個氣化固體進料企業年開工率超過90%,穩定性超過96%。而且,GE氣化技術項目從簽訂合同到企業開工周期僅兩三年,工程進度明顯優于中外同行。或許這三大優勢正是GE謀略中國煤化工市場的底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