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13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7月份中西部省份的工業增長再現加快的態勢。其中安徽的規模以上工業增速達到20.8%,首次成為全國第一。吉林、廣西增速位居其后,也都在20%以上。天津、湖南、重慶、四川、內蒙古等工業增速也達到18%以上。
此前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的統計,上半年各地工業增速加快回升。中、西部地區工業增加值增速分別為12.1%和15%,分別比1季度提高6.9個和3.2個百分點,高于東部地區的9.3%增幅。
對此,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會長陳棟生表示,東部地區經濟的外向程度相對較高,金融危機導致出口下降很大,而中西部地區的產品集中在國內市場。“雖然在產業上會對外向型經濟提供一些原材料,也受到一定影響,但是相對而言,受影響較小。”
根據了解,7月當月中國各地的工業經濟繼續轉好。此前,包括上海、北京、陜西、貴州的月度工業增速一度為負值。進入7月份全國31個省(市、區)的工業增速全部為正數。
8月13日,工信部部長李毅中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指出,“(目前)這樣的數據給了我們很大的鼓舞。說明中央應對金融危機的一攬子計劃和措施已經初步見到了成效。”
去年6月份全國工業增加值增速是16%,此后逐月下跌,到今年1-2月份的最低點3.8%。從今年3月份開始逐步抬頭,7月份的數字為10.8%,比上月再次上升。
根據了解,盡管部分地區的工業增速已經以兩位數上升,但是未來的形勢仍不容樂觀。
以安徽為例,安徽省發改委等部門派出了多個調研組調研發現,由于下半年的投資增速可能有所降低,將導致該省工業和經濟增速放緩。
8月7日-10日,由安徽省發改委副主任張天培帶隊的調研組發現,安徽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的總體態勢沒有改變,投資強度與往年比有較大提升,但行業分布不均衡,少數行業投資存在下滑趨勢。
進入2009年以來工業增速終于在7月份實現正增長的貴州對下半年的趨勢也僅僅是審慎樂觀。貴州省統計局工交處周蓉告訴記者,7月份數字只是同比增長了2.6%,但是環比仍為負數。“金融危機的影響并未結束,一些重工業行業仍未復蘇。”周蓉說。
同樣,盡管東部省份的工業增速也在轉好,但是下半年的形勢也不能輕言企穩。
以浙江為例,浙江7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速為5.2%,比6月份的7.1%增速還有所下降。浙江統計局李榮榮指出,短期看出口對經濟的貢獻仍將是負數,這對于工業生產的回升形成一定的壓力。
對此,李毅中在8月13日的新聞會上強調,仍將執行各項促進工業增長的計劃,這包括下一步十大產業振興規劃的細則全部出臺。
李毅中表示,經濟發展正處在企穩回升的關鍵時期,工業經濟回升的基礎并不穩固,要始終堅持把加快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作為保增長的主攻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