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沈陽化工50萬噸/年催化熱裂解(CPP)制乙烯項目在沈陽舉行投產儀式。
據介紹,該項目由50萬噸/年催化熱裂解(CPP)制乙烯、聚乙烯(PE)和MTBE/丁烯-1三套生產裝置組成,還包括循環水廠、污水處理廠、罐區、動力站等20余項公用工程及附屬設施。資料顯示,CPP項目實施主體為沈陽化工控股子公司沈陽石蠟化工有限公司,總投資29億元,沈陽化工對其出資額為18.26億,其中10.41億元是公司2008年非公開發行募集的資金。該項目從2006年開始設計,2007年3月土建全面開工。2008年12月,CPP及MTBE主裝置建設完成;2009年3月,配套的公用工程全部建成。從2009年4月起整個項目進入聯動試車和投料試車階段。6月29日CPP裝置正式投料試車, 7月7日CPP裝置工藝流程全部打通并產出合格乙烯和丙烯產品,8月16日隨著PE裝置產出合格產品,標志著CPP項目整套裝置一次開車成功。
專家介紹,50萬噸催化熱裂解項目是采用當今世界先進的重油深度催化裂解制乙烯技術,以重質渣油為原料,富產乙烯和丙烯。沈陽化工第一次將這一技術應用到工業化中,建設世界上首套工業化裝置,在國內外引起了極大關注。該項目2006年被國家發改委批準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重點支持項目,同時被確定為國家乙烯工業新原料來源的示范項目,列入國家《乙烯工業中長期發展專項規劃》。
據悉,乙烯是石化工業的糧食,產業鏈延伸到醫藥、染料、汽車、電子配件等多個領域。乙烯的產量是衡量一個國家石油化工水平的重要標志, CPP項目建成投產,堪稱乙烯工業生產的重大技術革命。CPP裝置可以加工廉價的重質渣油,其價格是原油的0.8倍,因此,以CPP制乙烯技術生產的石化產品,競爭能力會大大增強。特別是在我國原油偏重,乙烯裂解原料不足的資源特點下,CPP技術成功開發和應用有著特殊的戰略意義。國家乙烯中長期發展專項規劃中著重指出,50萬噸/年CPP項目建設成功后,將在全國范圍內推廣應用該技術。因此,沈陽化工首套CPP裝置的建成投產,不僅實現了沈陽市乙烯工業生產裝置零的突破,同時將極大地推動我國乙烯工業的技術進步,并為我國乙烯生產開辟出一條原料豐富、成本低廉的新途徑。
2004年,沈陽化工控股股東沈化集團進入到中國藍星集團公司,沈陽化工實際控制人變為中國藍星集團公司。五年來,沈化集團緊緊抓住重組和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戰略契機,先后投資50多億元,完成了四個重要項目的建設和改造,實現了沈化集團產品結構的重大調整和歷史性突破。僅三年前建成投產的另一重大國債項目13萬噸丙烯酸及酯裝置,每年就為集團新增銷售收入近20億元。2008年沈化集團實現銷售收入75億元,比重組之初翻了三番,利稅增長了5倍,隨著50萬噸CPP項目建成投產,沈化集團將實現年收入超過1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