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西河池,包括化學礦山企業在內的礦產企業粗放開采及冶煉,已對當地土壤、水源等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同時,低水平競爭也使企業陷入了困境。“河池礦產企業的砷污染及調整升級問題應該得到各界的關注,企業應通過科技創新,走產品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延長產業鏈之路。”廣西河池市委書記藍天立日前在接受采訪時表示。
今年春節前,參加廣西兩會的農工民主黨廣西區委委員們也曾在會上呼吁,關注河池礦企的產能落后、采礦化學品不恰當使用等問題。
擁有多種礦產優勢的廣西河池,一度被外界譽為坐擁金山的“福地”。河池市地處環太平洋成礦帶,是世界上罕見的多礦種共生富礦區,丹池礦帶面積達3000平方千米,已發現礦種46種,占世界總礦種的55.4%。已探明43種,保有儲量846萬噸,價值達700多億美元。其中錫礦儲量90.55萬噸,占國內的1/3和世界的1/4;鋅、鉛、銻總儲量均居全國第二;銦礦4188噸,居世界首位。然而,曾經靠這些礦產獲得財富的礦產企業如今卻陷入了困境。
從上世紀80年代初起,由于受“有水快流、有礦快挖”觀念的影響,眾多企業投入“挖礦”的行列。到上世紀90年代中期,民礦開采的巔峰時期,采選礦廠(點)曾達到676家,選礦廠(點)376家,從業人員5萬多人。
目前,河池大部分礦業企業存在著粗放開采、產能落后、產品附加值低等問題,擁有高新技術、延長原材料深加工產業鏈的企業很少。這不僅造成資源配置的不合理,也加大了企業生產成本,企業抗風險能力弱,市場競爭能力不強。近兩年,市場陷入激烈競爭,河池礦業企業陷入了大量減產、限產甚至停產的艱難境地。
據悉,去年河池全市規模以上停產工業企業達到64家,其中涉礦企業42家,占停產企業總數的65.63%,占全部涉礦工業企業的54.55%。
礦業企業的粗放開采造成了礦產資源消耗過快,目前已出現了部分礦種儲量消耗量大于新增儲量、不少礦種儲量已快速枯竭的局面。
同時,由于只顧開采不顧環境保護,河池2006年未完成減排任務,2008年被國家區域限批。
混亂的礦山生產秩序,給當地生態環境帶來了嚴重的破壞。其中最主要的問題就是對采礦化學品的不恰當使用。去年,農工民主黨廣西區委組織有關專家對河池的一些典型礦區周邊采樣分析后發現,農產品砷含量超標情況不容樂觀。
據悉,目前河池有涉砷礦企108家,從 2001年至今,這些企業已發生3起特大砷污染事故。涉砷企業成了引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定時炸彈”。2008年10月3日發生在河池市郊區的砷污染水源造成附近村民砷中毒的事件,4人被確診為輕度砷中毒;2009年2月24日,又發生了一起20人砷中毒的事件。
對此,河池市委書記藍天立表示,河池對涉砷企業的整治絕不會手軟。去年以來,該市對涉砷企業存在偷排現象的南丹縣南方冶煉有限責任公司等3家企業下發停止排污通知書;對廣西金河礦冶公司、南方冶煉有限責任公司等存在環境問題的企業下達了整改通知。
然而,業界認為,整治只能起到治標的作用。由于河池過去只靠挖礦賣礦,沒有深加工產業,礦產企業普遍存在著大而不強、抗風險能力低的問題,依托科技、管理等進行產業調整已刻不容緩。
據了解,河池市為實現礦業企業升級已經作了一些有益的嘗試。近幾年來,河池市先后投入礦產品冶煉技術改造資金21億多元,使河池的冶煉技術開始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南丹工業園是河池市依托科技和管理運作比較成功的一個礦業深加工園區,自開園以來,成為了高科技人才向往的創業熱土,已有6名博士攜帶科研成果入園創業。南方公司的一位博士發明的高鉍粗銻二次灰吹技術,可從鉛銻礦中分離鉍元素。僅此一項,每年給企業創造價值100多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