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石油價格走勢是經濟發展晴雨表。日前上海期貨交易所主辦的第七屆上海衍生品市場論壇能源國際研討會上,就業界關注的2010年石油市場走勢進行了討論。中油集團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石油市場研究所所長單衛國指出,從石油供求基本面作出判斷,今年石油價格不會太高,預計三四季度波動在75~90美元/桶區間,全年均價將突破80美元/桶。而就石化工業而言,目前70~80美元/桶相對平穩的油價水平比較合理,對石化企業的盈利增長,對下游客戶的生產都比較有利,當前是石化工業發展的較好時機。
今年供求基本面良好
前兩年,國際油價經歷“過山車”。2008年油價一度攀升到145美元/桶,隨之全球金融危機爆發,油價急驟直下,一度跌到33美元/桶;之后觸底反彈,震蕩上行,開始攀高。而今年來國際石油供求基本面良好。油價走勢呈現多個特點:
一是圍繞80美元/桶上下激烈波動。以WTI價格為例,1月份均價78.3美元/桶,2月份76.4美元,3月份81.5美元,而4月份均價為84.4美元/桶。
二是4月中旬后,WTI價格與布倫特價格發生逆轉。原因是中國石油需求增長快,中國進口油大部分與布倫特掛鉤;美國石油庫存高企,加上受高盛事件影響,美國加強對金融市場監管,使投資者從紐約商品交易所部分撤出,油價得以回落。
三是石油市場需求有所改善,但仍沒有達到危機前水平。如美國石油需求有所回升,同比出現增長;歐佩克對目前70~80美元/桶的水平,認為基本符合預期,產量逐步增加,減產履約率持續下降;還有經濟協作與開發組織石油庫存量有所下降,但仍處于高位水平,可滿足60天需求,高于54天的合理水平。
四是美元與油價走勢發生逆轉。通常美元與油價走勢向反,但今年,美元與油價走勢趨同,美元指數上升了7.3%,而油價不降反升,平均升了20%,投機者的倉位已超過危機來最高水平。
復蘇基礎脆弱易反復
當前世界經濟需求正在恢復,但不確定性依然存在,全球經濟復蘇基礎仍很脆弱。主要是,危機后發達國家居民儲蓄率提高、消費下降,而失業率居高不下;全球貿易保護主義重新抬頭;一些西方國家經濟繼續惡化,發生希臘債務危機等。
根據國際能源組織和歐佩克的測算,由于各國能效提高、金融危機延緩而引起部分經濟飽和,以及低碳經濟的發展等因素,2010年全球石油需求僅增加 100萬桶/日,需求增長幾乎全部來自發展中國家。預測2010年不受制約的非歐佩克國家如俄羅斯、阿塞拜疆等國家將增產100萬桶/日;而歐佩克維持原產的可能性較大。一些專家分析,2010年世界石油供需依然寬松,僅歐佩克生產和不受配額限制的液化天然氣增長,就足以滿足市場需求,歐佩克將采取靈活措施,使供求得到平衡。
油市震蕩中實現增長
據分析,2010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長將集中在下半年,屆時將引起油價相應上升。美國經濟的好轉將刺激夏季用油增加;由于非歐佩克國家增加量的100萬桶,主要集中在上半年,下半年供應將減少,供需會失去平衡,可能造成下半年庫存下降,油價上漲;雖然歐佩克有能力相應提高產量,但滯后于實際需求量。從煉油來看,2010年世界煉油能力繼續嚴重過剩,估計富余量將保持在600萬桶/日以上,全球煉油裝置開工率保持在80%左右,煉油毛利無法擺脫下滑趨勢,而走低至4美元上下。
有專家提到,墨西哥灣漏油事件對油氣生產、環境和航運帶來影響,但對近期石油市場影響不大。原因是被關閉的油井的開采量僅占墨西哥灣油氣產量的 10%,即25萬桶/日。鑒于泄漏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奧巴馬政府新近推出的大陸架油氣新政或將改變,由此全球深海油供應增長可能會受到潛在影響。下半年是北美颶風高發期,遇風停產現象常見,短期內會刺激油價上升。還要看到,在基本面因素明朗和資金流動性日益加大的條件下,投機因素對油價的影響將繼續增強,投機者將利用季節需求上升、庫存變化、颶風來臨以及通漲等題材炒高油價,階段性炒到90美元/桶的可能性并不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