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研究公司環球透視(IHS)周一公布的一份報告顯示,中國的制造業已經接近趕超美國的邊緣。
該公司最新的分析顯示,2009年,中國的制造業幾乎趕上了美國的產量。去年中國工廠生產的商品價值約1.6萬億美元,美國制造商去年生產的商品為1.7萬億美元。
環球透視(IHS)董事馬克·基奈說,隨著中國上周末推進人民幣匯改的聲明,人民幣兌美元升值,這一差距可能迅速結束。
但是,即使沒有人民幣升值,中國的制造業也已經比美國制造業增速更快。根據中國政府的數據,中國5月工業產量同比增長近17%。而美聯儲估計美國工業產量同比僅增長8%。
馬克·基奈說,中國制造業最有可能在2011年超過美國,但今年是“關鍵”時刻。中國最終將超越美國并不令人驚訝。中國更多地依賴制造業,制造業占據中國經濟整體的三分之一以上,而美國制造業在美國經濟所占比例不足13%。
2007年,全球經濟衰退開始前,環球透視曾預測,中國制造業將在2009年超過美國。但由于經濟衰退,全世界對中國商品的需求急劇下降。
美國制造業聯盟執行董事保羅·斯科特提出,美國失去制造業第一的排名關系重大。他認為美國人都希望看到美國制造業對中國保持領先地位。
他說,“這是為美國敲響的警鐘”,他表示制造業是其他經濟部門的基礎。
研究美國貿易政策的美國工商理事會研究員艾倫·托納爾森稱,考慮到兩國政府的政策不同,中國制造商超越美國同行是必然的。“中國一直在追求制造業最大化增長,而美國在過去幾十年中對制造業漠不關心甚至忽視”。
他說,人民幣盯住美元不是中國制造業增長的唯一理由。但他認為中國以此促進了中國出口的激增,并傷害了美國制造商。
馬克·基奈說,重要的是要認識到美國制造商的生產力遠遠超過中國同行。中國制造業更多依賴于廉價商品,如紡織,服裝,家電等行業。紡織,服裝和家電共占中國制造業的25%,而相比之下,美國為13%。
美國制造業依靠領先的領域,如飛機、特種工業機械、醫療科學設備和媒體有關的行業,包括軟件等。即使在高科技電子產品方面中國也正迅速地發展,但如果讓你選擇,顯然美國更有吸引力。
但托納爾森說,過去10年,美國購買中國制造的更昂貴產品的比例在穩步增長。例如,美國計算機市場中中國的份額現在超過三分之一。他說:“中國制造的增長,不僅反應在鞋、玩具和T恤衫上。還有人們沒看到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