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際油價跌多漲少,徘徊在75美元/桶附近,引發社會對“國際油價下跌國內油價卻反升”的質疑。8月16日,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出面澄清,認為不存在國內油價“漲快跌慢、漲多跌少”的情況。
不過據記者觀察,雖然由發改委控制的成品油基準價格未隨原油價格走勢而降,但在市場層面,成品油零售市場促銷不斷,批發市場不斷降價,出口價格也走跌,而中石油和中石化由于庫存壓力仍然較大,今年以來,一直在努力消化庫存。而這在暴露出現行成品油定價機制不足的同時,也進一步逼迫著發改委加緊重新評估該定價機制,并試圖進一步縮短調整時間。
成品油價市場層面普降
盡管國際油價的走跌未能使得國內成品油價格(破解油價困境)同步下調,但是在市場層面,卻已經有所反應。
記者從北京市場了解到,目前北京加油站已掀起了新一輪價格促銷戰,多家民營加油站油價降幅達到0.5元/升左右,殼牌等外資加油站的降幅則在0.3元/升左右,而這些促銷也逼迫著周邊部分中石油加油站跟降0.2元/升左右。
記者同時觀察成品油批發市場,發現近日隨原油價格下探盤整,國內成品油重回低迷行情。
“以華北市場為例,先是中海油0#柴油下跌,8月18日,山東地煉企業柴油掛牌價較之前又下跌30元,華北中石油和中石化銷售壓力增大,報價松動,實際成交價明顯優惠,但目前看,市場成交量并沒有因為批發價下跌而增多,多數貿易商看到原油走低后開始觀望。”一河北成品油貿易商告訴記者。
而在成品油出口層面,油價也呈現下跌趨勢。海關總署近日公布的進出口數據顯示,7月國內原油進口單價為73.59美元/桶,環比下降4.05%。這也是連續第二個月環比下降。同時,7月國內成品油出口單價較6月下降5.06%,達到628.6美元/噸,折合人民幣約為3.16元/升。
盡管市場層面成品油價格不斷走跌,但國家發改委所控制的成品油基準價仍巋然不動。
市場層面成品油價格不斷走跌,也在不斷對目前國家發改委所控制的成品油基準價施壓。據記者了解,目前國家發改委正在重新評估國內成品油定價機制,而目前正在討論是否要將22天的調價期限縮短為10天。但目前的難點則是既要規避囤油套利的行為,又要避免進一步接軌受到國際油價大幅波動影響。
發改委基準價不降遭質疑
發改委遲遲未降成品油價,近日遭到公眾炮轟。
2008年6月20日至今,國家發改委一共調整過12次成品油價格,其中7漲5降。調整后,目前國內汽油價格每升上漲約1.24元。
而國際油價已經從兩年前的147美元/桶回落至75美元/桶左右。據此,網友們認為,國際油價在跌,國內油價卻反升,這實在是在與國際油價接軌的成品油定價機制背道而馳。
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稱,社會上流傳的國內油價“漲快跌慢、漲多跌少”的觀點是一種誤解。新的成品油價格機制是2008年底出臺,應該從2008年底開始核算而不是從2008年6月底開始核算。
該相關負責人認為,從2008年底至今,國際市場原油從每桶45美元左右震蕩攀升至目前的76美元左右,累計漲幅近70%,而同期國內油價經過六升四降十次調價后累計漲幅不超過30%,將國內成品油價格還原為原油價格,則由2008年底每桶45美元左右升至目前的68.3美元,累計漲幅為50%左右,實際上要低于國際市場原油價格漲幅。
“發改委拿2008年這個大周期來解釋固然說得通,不過他沒法解釋為什么加油站促銷、批發價和出口價下跌,而基準價不降。實際上,自成品油定價新機制實施,中石油和中石化兩大集團因其壟斷地位,對成品油價格調整的話語權更強了,而國家發改委也已經把保證兩大集團的盈利空間作為一個指標,所以國內成品油價格漲多降少并不奇怪。”上述河北民營加油站負責人告訴記者。
而在韓曉平看來,只要中石油和中石化的壟斷地位尚存,成品油價格的市場化就難以真正實現。
庫存較高逼迫成品油降價
同時值得關注的是,與國內成品油價格一直紋絲不動相悖的是,今年以來,國內成品油庫存一直較高,這也迫使中石油和中石化降低批發價和出口價以加大銷售。
根據海關數據,價格的下降推動了出口量的上行,和6月相比,7月國內成品油出口量上升18.14%。
但是在國內,據記者從市場了解到,雖然中石油和中石化成品油各煉廠近期實行翻牌制,實際出貨根據具體情況不同程度優惠,但貿易商補貨并不積極。
卓創資訊分析師朱春凱認為:“國際原油價格震蕩,油品市場套利空間有限且難以把握補庫切入點。社會庫存更長時間里將處于低位,無論是對兩大公司還是地煉,更長時間里遭受銷售任務和庫存壓力的困擾,因此實質性的價格上漲將受阻。”
而長遠看,國際上成品油庫存以及消費情況同樣無法樂觀。美國能源部上周公布的報告稱,汽油庫存連續第七周增加,包括取暖油及柴油在內的餾分油庫存跳增至1983年同期以來的最高水平,成品油需求亦下降,每周汽油需求下降至兩個月來低點。
河北一中石油人士同時告訴記者,前一個階段,中石油和中石化加緊處理了庫存,但主要是柴油庫存,目前汽油庫存仍然比較大。庫存增長主要是由于石油企業提高加工量,并已超過國內需求和出口。
據悉,吉林石化的千萬噸煉油改擴建工程有望在今年10月底投產,這意味著今年我國可能新增3000萬噸的原油煉油產能。此外,到年底前,國內原來項目擴大產能加上新項目的相繼投產,我國的原油加工能力將一次性增加3000萬噸。
中國石油規劃總院、市場營銷研究所所長龔滿英透露,考慮到2010年全年新增煉油能力約3000萬噸,估計成品油資源過剩1500萬噸。
“高庫存以及低需求所帶來的效應已經在市場有所表現,零售促銷、批發和出口降價就是明證,只是基準價未動,如果庫存繼續增加,而國際原油仍然低幅震蕩,將繼續壓低成品油價格。”上述河北加油站人士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