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因母體原料黃磷價格繼續小幅回落,下游需求進入一年中最弱時段,故國內磷酸鹽產品交投清淡、欲振乏力,形成量縮價跌走勢,目前其主流品種如三聚磷酸鈉和焦磷酸鈉的價格已由2010年第四季度初的7000元以上(噸價,下同)跌至6400元左右。短期內并沒有出現價格向好因素的跡象,預計今年首季磷酸鹽市場還將向下尋求支撐。
價格聯動下探
2010年第四季度后期,隨著各地宣布“十一五”節能減排任務完成,包括黃磷在內的一些高耗能產業用電形勢隨之好轉。在黃磷主產地云、貴、川、鄂等地區,前期一些被限電的裝置先后開車,紛紛趕做年末行情。短期內市場上黃磷供應增量明顯,導致其價格不斷走軟,由前期的17500元降至當前的16500元。受黃磷價格下跌影響,下游磷酸鹽價格聯動回落,按慣例其跌幅一般要大于母體原料黃磷。
磷酸鹽與黃磷這種不成比例的漲跌幅度,緣于國內磷酸鹽行業長期處于供需嚴重失衡的不良狀況;這導致磷酸鹽行業多年來自身不會產生主流行情,僅能依附母體原料黃磷價格走勢跟風升降。當黃磷價格上漲時,磷酸鹽價格不僅啟動慢一拍,而且漲勢遲緩;而黃磷價格一旦出現下跌,磷酸鹽往往緊緊跟隨,且跌幅遠遠大于母體原料。業內認為,鑒于目前黃磷價格還在持續下跌,受聯動關系影響,磷酸鹽價格再創新低將是大概率事件。
供需失衡擴大
盡管國內磷酸鹽產能嚴重過剩是不爭的事實,但在國內中西部磷礦石產地,磷酸鹽擴能仍呈如火如荼的態勢。特別是在一些有磷礦資源的老少邊窮地區,當地政府無不把磷化工視為支柱產業,或給予電價優惠,或給予稅收優惠,或限制磷礦出境,鼓勵有磷礦資源的縣鄉大力興辦磷酸鹽工廠。而磷酸鹽行業技術門檻較低,投入資金少,建設周期短,加之當地勞動力成本非常廉價,對民間資本吸引力很大。雖然近年來業內不斷呼吁淘汰落后產能,但磷酸鹽產能在上述地區不僅沒有被削減,反而愈來愈大。
據了解,近年來國內磷酸鹽需求并沒有出現有效增長。一是作為傳統用途的洗滌劑助劑需求不斷萎縮,繼東部發達地區禁磷呼聲越來越高之后,中西部地區也開始重視水體富營養化問題,禁磷區域呈向西向北擴大之勢。而陶瓷業作為磷酸鹽另一個傳統運用領域,需求增長十分有限,所以,磷酸鹽工業用途很不樂觀。現在,被業內生產企業寄予厚望的食用級、飼料級、醫藥級和電子級等品種,短期內這些需求同樣增長緩慢,其占比僅為總量的10%以內,對龐大的過剩產能而言,可謂遠水不解近渴。
出口成本增加
由于黃磷和部分磷酸鹽品種的資源性特征明顯,近年來出口政策調控頻繁。2009年7月1日起出口關稅仍執行20%,對于黃磷這個微利或虧損行業來說,稅賦水平并不低。去年以來,國家發改委、國家電監會、國家能源局聯合下發《關于清理對高耗能企業優惠電價等問題的通知》,決定對包括黃磷在內的8個行業實行差別電價政策,并進一步提高差別電價加價標準,自2010年6月1日起,將限制類企業執行的電價加價標準由現行每千瓦時0.05元提高到0.10元,淘汰類企業執行的電價加價標準由現行每千瓦時0.20元提高到0.30元。同年7月15日國家財政部和稅務總局又下發實施《關于取消部分商品出口退稅的通知》,有十余個磷酸鹽品種被覆蓋其中,這無疑增加了出口企業的運行成本。如按當前磷酸鹽價格,出口退稅率5%來計算,出口成本約增加300元。除具有礦電磷一體化優勢的企業外,一般企業都難以消化增本因素,喪失了出口動力。
行業統計資料顯示,至2010年,國際市場對我國磷酸鹽貿易已連續3年呈現滯漲。這一方面因為歐洲多國先后繼發金融風險,導致全球經濟復蘇緩慢,降低了相關需求。另一方面是近年來在我國技術輸出的背景下,非洲部分國家已具有數十萬噸的磷酸鹽產能,它們利用區域、價格、運輸等優勢,搶奪了歐盟等重要國際市場,削減了我國在上述市場的份額,欲漸次取代我國磷酸鹽世界的主角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