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3月23日報道,美國科學家研發出了一種新催化方法,可利用以金屬鉬為基礎的催化劑合成出比烯能量更高的烯異構體,這些烯異構體可廣泛應用于生物、化學和有機合成等領域。研究發表在3月24日出版的《自然》雜志上。
烯是含雙碳鍵的分子,普遍存在于藥物和生物活性分子中。2008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理查德·施羅克(曾因其在烯烴復分解催化劑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榮獲了2005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和波士頓大學的化學教授埃米爾·胡韋達在《自然》雜志上公布了能進行烯復分解反應的以金屬鉬為基礎的新型催化劑,新催化劑可將相對簡單的含雙鍵的化合物轉化成更復雜的化學結構,且容易制備。
現在,這兩名科學家領導的研究團隊證明,這種催化劑能用兩個更簡單、更容易獲得的分子生產出能量更高的烯異構體。
有些烯以反式烯(E異構體)的Z型而存在;另外一些則采用順式烯(能量更高的Z異構體)的U型而存在。烯分子的Z異構體可廣泛應用于藥物化學、化學生物學、有機合成和材料研究等領域,而因為合成Z異構體所需要的催化劑必須足夠活躍,且不能破壞順式烯的U型幾何形狀,科學家一直在尋找通過烯復分解反應合成烯分子的Z異構體的催化方法,現在終于找到了。
胡韋達團隊證明,使用豐富且廉價的金屬鉬為基礎的催化劑能產生一種Z選擇性“交叉復分解反應”,在這種烯復分解反應中,兩個不同的包含烯的分子被熔化成一個分子,且其副產品僅僅為乙烯(可能是最小的包含烯的分子),很容易移除掉。
研究人員通過這種新催化方法分別合成出了功能強大的抗氧化劑縮醛磷脂和免疫刺激劑KRN7000,縮醛磷脂對阿爾茨海默病病患的細胞功能非常重要,KRN7000能對抗老鼠體內的腫瘤、自我免疫疾病以及移植物抗宿主病(由于移植物的抗宿主反應而引起的一種免疫性疾病),從而進一步證明了這種金屬用途的多樣性和廣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