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了短暫的沖高后,近期PVC價格有所回落。”6月3日,陜西北元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厚志對記者說。
5月以來,由于華東、華南、華中及西南地區電力供應緊張,使得往年6~8月才可能發生的“電荒”提前到來,影響范圍迅速蔓延并擴大。用電大戶電石、氯堿企業,成為一些地方政府拉閘限電的首選目標。導致除內蒙古等西北地區外,全國大部分地區的電石、氯堿企業不同程度地減產,有的甚至被迫停產。電石、PVC供應量減少,助推PVC市場終結了長達4個月的膠著行情,價格迅速反彈。到5月25日,各地PVC出廠價普遍較4月下旬上漲200元(噸價,下同)以上,有的甚至超過350元。連一向處于價格凹地的西北地區,出廠價也上漲至8000元。
但從5月30日開始,價格又開始回落。目前,西北地區電石法PVC出廠價在7600~7850元,華北地區電石法PVC出廠價在7500~8000元,華中地區在7800~8100元,華東地區在8000~8300元,西南地區在7700~8000元。較前期回落100~200元。
“近期PVC價格回落的主要原因并非供應量增加,而是需求有所減少。從這個角度講,后期PVC價格還可能繼續下跌。”李厚志說。隨著氣溫升高以及社會用電量的增加,全國電力供應緊張狀況仍將持續。“電荒”的漫延和加劇,將使缺電省份拉閘限電的范圍由電石、氯堿等高耗能企業擴大到塑料型材、門窗以及管材加工等領域,相關塑料加工企業的正常生產受到越來越多的制約和影響,繼而減少對PVC的需求,使市場再現供大于求的局面,致使價格下行。
內蒙古君正實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蘇明生、陜西金泰氯堿化工有限公司燒堿分廠楊先生,以及新疆天業集團相關負責人也對PVC后期走勢缺乏信心。他們表示,雖然自6月1日起,全國15個省市區的銷售電價平均上調0.02元/千瓦時,抬高了PVC生產成本,但受政策面和市場面的雙重打壓,PVC價格不僅難以隨成本增加大幅上漲,反倒可能繼續下跌。
其一,國家已經并將繼續出臺緊縮銀根的宏觀調控政策,在以控制通脹預期為重要目標的情況下,房地產業遭遇的打擊和影響無疑較大。城市基礎設施、工業項目建設也可能為了服務于抗通脹的大局而不得不放慢速度,從而減少對PVC管材、型材等建筑材料的需求,使PVC價格難以上行。
其二,雖然“十一五”期間,我國淘汰了不少落后氯堿產能,但西部地區新建大型氯堿項目有增無減,PVC等眾多化工產品已經由之前的產不足需變為供大于求。從2010年全國PVC產能與表觀消費量看,我國PVC產能已經過剩20%,在這種情況下,一旦PVC價格上漲到企業盈虧平衡點以上,企業就會開足馬力生產,增加PVC市場投放量,抑制其價格上揚。
其三,隨著中國及世界經濟的復蘇,對燒堿等基礎化工原料的需求大幅增加,推動其價格不斷上揚。近期,全國各地燒堿價格普遍上漲至2008年金融危機前的水平,利潤十分可觀,刺激氯堿企業不斷提高裝置負荷率,以期生產更多燒堿產品,獲取更大收益。但作為PVC生產過程的副產品,燒堿產量增加,將使PVC產量同步增加,加劇PVC市場供大于求的矛盾,導致價格下行。
不過,目前人工、運輸、煤炭等費用高企,6月1日起15個省區市電價的上調,無疑會帶動電石、包裝等企業成本攀升和相關產品價格上揚,使PVC產品后期綜合成本至少增加100元,加上國際油價推高乙烯法PVC價格,提升電石法PVC市場信心。雖然后期PVC市場難有上佳表現,但價格大幅下跌的可能性微乎其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