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在東北黑龍江精心耕耘的中亞能源(HK.00850)終究無緣擴張在該地區的油田資源版圖,這家香港上市公司的項目收購進程也再次受挫。
1月5日,中亞能源發布公告,稱已與賣方簽訂協議,終止關于可能收購位于中國最北端的海拉爾油田莫達木吉區塊52%權益的收購。
2010年5月,中亞能源與寶通昊業簽訂無法律約束力的意向書,報出2.06億港元的收購價,若收購完成,寶通昊業持有剩余的48%股權。但自雙方簽訂收購協議以來,項目卻遲遲未能進入實質性操作,中亞能源也先后多次發布公告,延遲收購期限。
海拉爾油田莫達木吉區塊位于內蒙古呼倫貝爾市新巴爾虎左旗,該區塊歸屬延長石油。2008年5月,北京寶通昊業投資有限公司與延長石油簽署聯合經營協議,獲全權委托執行勘探及開采項目,并全數持有參與權,并將未來所得生產油氣收入的16%作為支付延長石油的專利權費。
中亞能源未對為何終止收購作出詳細說明,僅表示“不大可能締結訂立正式協議”。本報記者致電大慶石油管理局宣傳部副部長李方俊,李稱對項目進展并不知情。
但一名接近大慶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的石油專家向本報記者分析,由于大慶地區地質結構復雜,又屬于老油田,作為民營石油企業的中亞能源并不具備能單獨實施開采的技術水平。“中亞能源的多口油井都是由中石油長城鉆探工程公司承包作業的。”
中亞能源一度計劃將黑龍江作為滲透內陸能源領域的跳板,但海拉爾油田區塊收購的終止,這一規劃也隨即擱淺。
目前,中亞能源僅在突尼斯和黑龍江齊齊哈爾市擁有兩個油田開發項目,只有齊齊哈爾的開采項目效益較為可觀。2007年2月,中亞能源獲得了東北石油中國發展有限公司51%的權益,從而曲線進入富拉爾基油田的石油勘探業務。中亞能源官網資料顯示,目前中亞能源已在當地鉆有22口油井,其中9口已經在生產中,其余的仍在完井。
2009年5月開始,中亞能源開始接管和自我經營齊齊哈爾油田。上述大慶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人士表示:“中亞能源的主要經濟效益都是來源于齊齊哈爾,油井的日產量也是相對較高的。”
正是源于富拉爾基已經具備的前期鋪墊,中亞能源試圖借助東北地區擴建資源版圖的野心也日漸顯現。
中亞能源在和寶通昊業簽署意向書時,曾表示,海拉爾莫達木吉區塊周邊地區發現超過3億噸的石油儲量,預計該區塊擁有約2.33億桶石油的遠景儲量。
“中亞能源肯定是希望拿下這個區塊的,問題是你有沒有那么多的資金投入?作為老油田,現在大慶都是三次采油了,這就涉及到開采成本和開采技術問題。”上述石油專家說。
中亞能源屢屢發布的延遲收購期限也似乎印證了其“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尷尬境地。
石油大學干部學院教授王才良表示,老油田一般以每年約5%的速度減產,為提高產量,大慶油田不得不采用注水、注化學劑等方式。“有些區塊有幾十個油層,而且非常薄,這對開采技術的要求很高,目前國內民營企業幾乎不具備這樣的開采實力。”
海拉爾油田的失利帶來一串連鎖效應。此前,中亞能源曾宣布將收購一家石油技術公司51%的股權,該項收購也遲遲未能落實。另外,中亞能源之前表示將投資哈爾濱中孚能源有限公司的計劃也一再延期。
上述石油人士分析,中亞能源擬收購的石油技術公司可能屬于海拉爾油田區塊的配套項目,“中亞能源本身沒有開采技術,必須借助其他公司的技術實力。但現在中亞能源本身的資金就很吃緊,一直都在虧損,這給項目收購增添了很多變數”。
中亞能源發布的2011年中期財報顯示,截至9月底,其虧損金額為8595萬港元,而2010年,中亞能源則虧損2.62億港元。
海拉爾油田區塊的告吹只是中亞能源目前處境的一個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