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國2009年執行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以來,國內成品油最高零售限價總共進行了11次上調,5次下調。其中,汽油零售限價共上調了3000元/噸,柴油零售限價共上調了2760元/噸。
新成品油定價機制執行以來,由于調價滿足條件相對較為透明,并且自2008年金融風暴之后全球經濟處于復蘇時期,國際原油呈現不斷上漲態勢,國內成品油價格也不斷上漲。但是我們將近年來國內成品油價格進行對比分析之后,不難看出新定價機制的弊端。
我們選取2012年2月份均價(截至23日),分別與2009年同期和2008年7月(原油價格歷史最高)進行對比。
從表1我們可以看出,與2009年2月份相比,西德州中質原油(WTI)與布倫特原油分別上漲了155.71%和167.45%,但是汽柴油價格僅上漲了67.92%和85.87%。這充分說明了施行新定價機制以來,為了穩定市場情緒,國內成品油價格并沒有及時跟進國際原油價格漲幅。
但是當與2008年7月份進行對比的時候,我們看到WTI與布倫特原油分別下跌了25.25%和12.8%,但同期國內汽柴油價格分別上漲了22.9%和8.39%,其中柴油價格則漲至了國內歷史最高。從價格來看,原料成本表現為下跌,但是產出產品價格則表現為上漲。
我國現行成品油定價機制采用的是以迪拜、辛塔、布倫特三地原油現貨價格為基準。但是根據卓創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我國進口的上述三種原油數量在總進口額中占比均比較小,布倫特甚至是零進口。盡管迪拜、辛塔、布倫特分別是當地具有代表性的原油,但是由于其價格對我國成品油價格影響相對較小,近期市場有消息稱即將推出的新定價機制或會更改參考油品。
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原油加工量為44774萬噸,進口總量為25378萬噸,理論計算的對外依存度已經漲至56.68%。國內能源安全再次被提上重點。日前從上海金融工作會議上傳出消息,上海期貨交易所有望在今年底或明年初推出原油期貨,將助力中國這一能源消費大國爭奪國際定價權。目前看,較為現實的如大慶油、勝利油等都可以作為未來國內原油期貨的標準交割品。
有市場人士擔心,原油期貨可能觸及國內三大油企的核心利益,原油期貨或因此遭遇阻力。同時,國內原油在市場基礎和金融環境兩方面都還尚未成熟,短期內工作重點或將投放在推進資本流動和金融市場的開放以及原油產量提升。但是全球的煉化市場重心正逐步向亞太轉移,盡快推出原油期貨有利于改善現有缺乏定價權的局面。此外,國內原油市場需要標桿價格,建立有效價格發現機制也有助于成品油市場化改革,從而進一步完善國內成品油定價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