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創出歷史新低成為了近期股民熱議的焦點,其實,類似中國石油這樣被股市“熊掌”拍得傷痕累累的股票不在少數。進入6月份僅四個交易日,兩市已有73只個股在大跌中創下了歷史新低,不少基金、社保等機構躺著中槍。
6月以來73股股價創歷史新低
中國石油本周創出歷史新低,股價僅有上市首日價格的19%。股價創新低并未改變中國石油的下跌走勢,只是近期多數個股走勢的一個縮影。
統計數據顯示,進入6月份僅僅四個交易日,兩市已有73只個股在大跌中創下了歷史新低,占A股總數的2.95%。而在之前的5月份,兩市已有96只個股股價(復權)創下歷史新低。
相比2008年10月28日228只個股創新低的情況來看,這樣的慘狀還不夠“激烈”。需要注意的是,創新低的73只個股中,中小板和創業板“聯手”占去了65個名額,占比達89%。
如果說“新股”創歷史新低更多是在“還賬”,那么“老股”創新低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目前二級市場的悲觀看法。
“新低一族”七成來自制造業
《投資快報》記者統計顯示,6月以來不幸淪為“新低一族”的73只個股中有53只屬于制造業,占比超過7成;其次是信息技術行業,有12只個股之多;而批發零售、農林牧漁也分別有5只和3只個股跌出新低。
從創新低股票的行業分布來看,目前二級市場投資者對于制造業等行業的信心已然跌至谷底。
分析認為,這些個股表現不佳的主要原因應該還是來自業績的下滑。根據已經公布的一季報,除去5月剛剛上市的華貿物流和博暉創新等4只個股未公布一季報,剩下69只個股中有近50只個股的一季度業績出現下滑,而天喻信息、華菱鋼鐵、天原集團、合眾思壯等9只個股一季報凈利潤更是有超過100%的下滑。
“關鍵是市場沒錢,產業資本不停地套現,市場嚴重缺乏資金,經濟又處在下滑狀態,部分個股自然創出新低。”有分析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