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社04月07日訊
山東青島市民劉先生聽人說蘑菇等菌類食品中含甲醛,他買來蘑菇送到青島大學化學實驗室做檢測,結果發現真含有甲醛,隨后他向早報記者反映了此事。昨天,記者采訪食品專家獲悉,將蘑菇樣品蒸煮后檢測發現其中的甲醛含量幾乎可忽略不計。食品專家表示,不少未經蒸煮的食物中的確含有少量甲醛,蘑菇中甲醛天然含量可高達百萬分至三百之百萬分之四百,但蒸煮后可放心食用。
買的蘑菇咋含有甲醛
市民劉先生一天三頓喜歡喝蘑菇湯,一周前,他和朋友聚餐時,一名朋友稱蘑菇中含有甲醛、漂白粉等,囑咐他以后少吃,這讓他很郁悶。為看看蘑菇中到底有沒有甲醛或漂白粉,劉先生從撫順路批發市場、鎮江路農貿市場及鞍山四路農貿市場各買了1斤蘑菇,隨后將其送至青島大學化學實驗室進行檢驗。
青島大學化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高級實驗師馬兆立和學生們通過嚴格實驗,沒有發現熒光增白劑,隨后又對蘑菇樣品進行研磨、榨汁等操作獲得蘑菇汁液,首先進行定性分析,通過加入各種溶液使蘑菇中甲醛變為游離甲醛,再滴入堿性品紅溶液,結果發現3個蘑菇汁樣品全都變成紅色。“這充分證明蘑菇里面含有甲醛。”馬兆立說,他們隨后利用分光光度法進一步定量分析,發現3個樣品中甲醛含量分別達到每千克122.512毫克、130.69毫克和137.244毫克。
蒸煮后可放心食用
昨天,記者跟馬兆立教授取得聯系。馬兆立首先解釋了實驗過程,他說甲醛分兩種,一種是游離甲醛,對人體的確有害;另一種為化合物甲醛,使用后對人體并無影響。“在實驗過程中,我們必須將化合物甲醛轉變為游離甲醛,這樣才能做定量分析。”馬兆立說,因為蘑菇在生長過程中也可能生成甲醛,所以實驗結果肯定沒法確認蘑菇中本身的甲醛含量。
為進一步檢測蘑菇中甲醛含量,馬兆立和學生們又對3個蘑菇樣品進行蒸煮實驗,此后又做定量分析,結果發現3個樣品中的甲醛含量大幅度減少。“這些甲醛含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這也說明蘑菇中的甲醛多為化合物甲醛,市民食用蘑菇時只要經過蒸煮便不用擔心。”馬兆立表示,甲醛屬于新陳代謝過程的中間產物,很多天然食物包括蘑菇、肉類、甲殼類動物、乳制品等都有少量甲醛,在徹底煮熟后便大部分消失。而甲醛只證實長期食用會令動物致癌,未有證據會令人類致癌,市民可放心食用蘑菇。
食安辦組織重點排查
記者向市食安辦反映此事后,相關負責人對此非常重視,他們向市農委、市工商局發出聯合協查通知,要求從源頭及流通領域對蘑菇進行重點檢查。“市農委及下屬的各區部門將從源頭對蘑菇進行重點抽查,一旦發現有問題的蘑菇會嚴肅處理。”這名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