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以來持續下滑的煤價,能否成為打開電力企業盈利空間的一把鑰匙,正是擺在各上市電力企業面前的一大懸疑。6月13日,國家能源局在2012年全國電力迎峰度夏新聞發布會上預測,高峰時段全國最大電力缺口將在1800萬千瓦左右,較去年最大電力缺口減少近一半。
“煤價走低雖然緩解了發電企業的成本壓力,但用電需求尤其是工業用電的銳減,導致電廠發電裝機利用率低下。”北京一電力企業負責電廠業務的戴先生稱。據悉,近日重點電廠及重點港口電煤庫存不斷上升,使得煤炭供求關系發生逆轉,同時,記者從五大電企了解到,目前幾大電企都全力追趕發電量。
用電量回落
“當前煤電油氣運供需形勢趨緩、迎峰度夏缺口相對小于往年的態勢。”國家發改委經濟運行調節局副巡視員魯俊嶺指出。
數據顯示,1至5月份,全社會用電量1.96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8%,增幅回落6.25個百分點,為近幾年較低水平。
在魯俊嶺看來,前5個月全國用電量增幅回落6.25個百分點,但工業增加值回落2.6個百分點,用電量增幅的回落大于工業增加值的回落幅度的原因主要是用電結構的關系。
據介紹,我國第三產業用電量只占整個用電量的12%,第二產業用電量占整個用電量的73%,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占GDP的比重相差不到兩個百分點,但占用電量的比重差異非常大。
“1至5月,三產和居民生活用電量繼續保持較快增長,二產用電量增長約3.8%,增幅回落7.9個百分點,帶動全社會用電量增速回落約6個百分點,其中僅冶金、建材兩個行業就帶動全社會用電量增速回落約3.5個百分點。”魯俊嶺稱。
用電量的回落引發了煤炭供求關系的逆轉和價格的走低。統計顯示,截至6月10日,全國重點電廠存煤9313萬噸,同比增長48.3%,可用28天,為歷史最高水平;秦皇島港煤炭庫存突破900萬噸,同比增長50%以上,創歷史最高水平。
煤炭價格的走低原本給虧損了幾年的火電企業起了緩解作用,但在低迷的電力需求面前,電企的日子同樣不好過。
施壓火電盈利
據前瞻數據中心監測,2012年1-4月份,全國火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為1705小時,比去年同期下降30小時。
內蒙古東勝一負責煤炭運輸的孫先生告訴記者,近些天,電煤庫存不斷上升,主要是因為火電發電不足,電企本身存煤也較多。
而據記者從五大發電集團了解到,目前5家企業都將全力追趕發電量、提高火電機組基本利用小時數當成頭等任務。
“發電企業都在爭取多發電,但電力需求不足導致了發電不足,也引發了發電裝機利用率低下,電企盈利受到嚴重影響。”戴先生稱,煤價高影響的只是電企的成本,但電力需求不足引發的發電利用小時數偏低則直接影響到企業盈利,所以今年雖然煤價走跌,但火電企業盈利情況仍不容樂觀。
今年上半年,超過七成的電企的半年報已經在預虧。同花順(16.560,-0.17,-1.02%)數據顯示,截至6月11日,電力行業共有11家公司公布了2012年半年報業績預告,除了*ST金果(10.12,1.54,17.95%)預增以外,其余10家公司有8家虧損,2家預減。
其中,黔源電力(15.15,-0.03,-0.20%)(股票代碼:002039)預計2012年上半年凈利潤虧損7200萬元-7700萬元,同比下降604.1%;長源電力(4.18,-0.07,-1.65%)(股票代碼:000966)上半年虧損最多,為1.4億-1.85億元;濱海能源(8.07,-0.01,-0.12%)(股票代碼:000695)虧損1300萬-1500萬元;明星電力(12.36,-0.14,-1.12%)(股票代碼:600101)和國投電力(6.64,0.08,1.22%)(股票代碼:600886)均預計上半年業績預減。
統計數據顯示,電力行業上市公司資產負債率一直位居各行業前列。2012年一季度高達73.18%,2011年資產負債率為71.85%。而電力行業的財務費用率達到7.3%,在所有行業中最高,是排第二的輕工制造業的2.8倍。
不過,近日央行決定降低金融機構一年期存貸款基準利率0.25個百分點,對背負高負債的電力行業將有所緩解。
民營電廠的突圍
目前,全國數家電企被高企的煤價、上漲的工資、行政管制的熱價和電價所困擾。在當前全國電力行業尤其是熱電行業發展舉步維艱的形勢下,浙江越盛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謝百軍卻大膽預測,今年集團旗下嵊州新中港熱電有限公司的利潤將有望達到1億元人民幣。
嵊州新中港熱電有限公司前身為嵊州市熱電廠,是一家創辦于上世紀80年代的小型火電廠,企業經過技術改造,于2007年將平均供電煤耗降至150g/kwh左右,平均熱效率83%,從一個典型的“小火電”企業升級為真正高效率的區域熱電站。
“2011年,我國火電的平均供電煤耗是330g/kwh,而熱電行業普遍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雖然我們將平均供電煤耗降至不足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但這仍不足以擺脫熱電企業煤電價格倒掛的不利局面,也沒有充分發揮熱電聯產應有的產業優勢。”謝百軍說。
“去年,我們公司的利潤是4000萬元左右,今年五號機投產后,已連續4個月減熱價,年讓利已1000多萬,但預計盈利仍將有望達到1億元。”謝百軍說。
在山東萬達熱電有限公司總經理趙慶順看來,這正是民營電廠發展熱電聯產實現盈利的一個模式,新中港電廠占據著能耗低和浙江地區工業用戶穩定的優勢,所以抗風險能力更強,容易盈利。
“我們萬達熱電廠盈利情況也不錯,廠里利用當地在勝利油田率先開展‘蒸汽代油’工程,充分利用熱電公司熱源替代周圍油田集輸站燃油鍋爐20臺(套),每年可為國家節約石油30000余噸。”趙慶順稱。
戴先生認為,民營電廠發展熱電聯產,依托自身優勢和本地資源,比較靈活,比五大電力集團更加容易抵御外界風險、增強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