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和平向張春賢(右)通報江蘇援疆進展情況。

4月9日,蘇新產業合作洽談會在烏魯木齊舉辦。
4月15日訊這個4月,江蘇產業援疆不斷有大動作。繼去年“百企千億”產業援疆活動之后,7日,克州昆山工業園揭牌;9日,總投資518億元的26個產業援疆項目在烏魯木齊簽約;10日,25個產業項目開工建設……從理念到資金,從規劃到長效機制,從項目引進到人才、技術支撐,我省已形成全方位深度介入的產業援疆體系。新疆自治區黨委書記張春賢高度評價江蘇產業援疆邁出可喜步伐,并寄以更大厚望,受援地干部群眾形容江蘇在打造取之不盡的地上寶礦。
從高位推動到形成整套機制,繪就產業援疆美好圖景
4月9日,烏魯木齊新疆迎賓館。蘇新產業合作洽談會上,總投資518億元的26個項目簽約。而臺下,又一大批赴疆考察的江蘇企業家在尋找商機。
去年我省成功組織了“百企千億”產業援疆活動,簽約項目111個,總投資1200多億元。目前,已開工建設38個,10個項目投產,投資金額超過110億元,今年還將有一批項目陸續落地。新一輪援疆啟動以來,江蘇與新疆兩省區達成投資協議總額近2000億元、項目150多個(不含兩省區清潔能源合作項目),走在全國援疆19省(市)前列。徐礦、雨潤、蘇寧、徐工、南京醫藥等我省一批知名大企業落戶新疆,產業合作的深度和廣度不斷拓展。
產業援疆成效初顯,江蘇籍企業為新疆注入強勁活力。“百企千億”項目伊犁玉龍鋼管有限公司已投產,是全疆唯一生產中長距離油氣管企業;脫毒馬鈴薯良種繁育基地建設項目,帶動昭蘇種植馬鈴薯3.3萬畝,每畝比種植小麥油菜增收100—200元;阿圖什——昆山農業科技示范園已育蔬菜苗200萬余株,全部免費發給農牧民;設施農業智能配套、新型建材,煤氣化工裝備等一批項目投產,帶來本行業先進的產品、技術,一下就拉近了新疆與東部省份的距離。
分管援疆工作的副省長史和平介紹,我省產業援疆起步早,早在新一輪援疆啟動之前,我省各類企業在受援地投資就達33億元,在全國援疆省市中位居第一。領導重視、高位推動是做好產業援疆的保障。去年,省委書記羅志軍、省長李學勇親自帶隊赴疆考察,部署推進“百企千億”產業援疆計劃,江蘇省在制定新一輪對口援疆工作方案時就將產業合作、幫助受援地發展產業作為援疆的重要任務,并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產業援疆工作,明確江蘇省經信委為產業援疆牽頭單位,相關部門配合,與前方指揮部共同推進產業援疆工作。
產業援疆,我省全方位推進。每年列出專項產業援疆資金,選派相當比例具有經濟工作經歷、招商引資經驗的援疆干部,形成產業援疆工作機制、出臺考核辦法、加大技術支持,開展職業培訓……趟出一條產業援疆的“江蘇路徑”。
互補促進合作,共贏方能持續,把新疆優勢變成產業優勢
4月11日,蘇新能源(伊犁)有限公司在伊寧揭牌成立。公司由徐礦、省國信、江蘇控股、蘇豪集團、匯鴻這實力較強的5個省屬企業出資組建,首期注冊資本15億元,爭取在年內開工建設。項目一投資400億元,年產煤制天然氣50億立方米。清潔能源合作,是蘇、新兩地產業合作的重要切入點。根據兩地協議,到2020年,江蘇在伊犁總投資1800億元,建成260億立方米/年煤制天然氣,相當于目前全省一年天然氣用量的兩倍,對促進伊犁經濟跨越發展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伊犁州黨委書記李學軍認為,蘇新能源項目是蘇、新兩地優勢互補,釋放疊加效應的具體體現。他說,江蘇是發達地區,正處于轉變發展方式更高級的發展階段,而伊犁擁有資源、地源、生態等優勢,具備承接產業轉移的良好條件,目前江蘇為伊犁引進投資量占全州總量近1/4,兩地優勢互補,互惠雙贏的產業合作示范作用正在逐步加速顯現。
座落在伊犁霍城的江蘇工業園是我省產業援疆的一個縮影,霍城縣委書記、對口支援霍城前方工作組組長王進健介紹,園區精心編制了園區產業規劃和控制性規劃,投入1.2億完善基礎設施,引進超億元項目10個。園內企業伊犁玉龍鋼管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唐云鷹介紹,新疆管道市場巨大,而公司把生產基地從無錫延伸至霍城,光每噸鋼管的運費就能為采購方降低500元,公司雖然才投產不半年,就已計劃新設生產線。
結合當地實際,帶動產業勃興。阿合奇縣地處高寒山區,全縣一年生產總值不到5億元,這樣一個貧困地區卻保留著的幾乎完整的柯爾克孜族古老文化,是一筆看不見的財富。對口支援阿合奇縣工作組組長戴泉介紹,工作組邀請江南大學和徐州師范大學聯合制定《阿合奇縣旅游發展規劃(2010-2030)》,開展全縣旅游資源普查,將旅游確定為全縣的支柱產業,強力推進。通過設計旅游標識,舉辦“百名黨報老總看阿合奇”,建設獵鷹場、柯爾克孜旅游文化客廳等連環舉措,使偏遠小縣邁開旅游業大步,已有國內外游客陸續前來探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