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能源被確立為國家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風能、太陽能、光伏發電等產業也一度成為資本爭相追逐的熱點,和許多地方轉型發展確立的重要方向。作為山西省傳統的煤炭大縣,襄垣縣目前規劃發展的四大工業園區中,新能源產業布局亦是一個重點,但不同的是,襄垣縣新能源產業的發展還圍繞著另一關鍵詞——儲能。
說到儲能,在襄垣2011年引進的眾多轉型項目中,山西襄礦至德新能源有限公司籌建的年產100億安時電力儲能電池項目無疑具有重要的標桿意義,該項目由山西襄礦集團和中國至德集團合作建設。據襄礦集團董事長米如中介紹,電力儲能電池是國家科技部門認定的高效節能與新能源領域的高新技術產品,也是國家發改委《產業結構調整目錄》中的鼓勵類產品和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而作為新能源領域的高科技產業,電力儲能電池項目在襄垣的落地也吸引了相關研究機構和投資者的目光。
在襄垣,記者參加了于該縣舉行的“國家級儲能型分布式新能源示范工程(簡稱示范工程)暨項目投融資合作簽約儀式”。示范工程合作方代表,山東省黃河三角洲新能源科技開發研究院院長李彬表示,儲能技術是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核心和關鍵技術,而襄垣縣在引進新能源產業時所表現的戰略眼光和創新意識或將對未來中國新能源技術和產業的發展具有積極的引領和帶動作用。
另一位合作方代表,國際聯合香港投資有限公司總裁寧俊達則直接用“偉大”來形容這一項目的前景。“最近我們準備在印度洋的一個海島國家投資建立太陽能電站,但由于海島國家不支持復雜的電網建設,使得儲能成為目前面臨的最大難題。”寧俊達說,“儲能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在中國也處于起步階段,如果電力儲能電池項目能夠通過考驗并獲得全面成功,其意義是不可估量的。”
那么電力儲能電池究竟通過什么方式起作用?其在新能源產業的發展中有何具體的意義呢?
“新能源在過去的發展當中,我們所做的大都是一些基礎性工作,盡管風電、太陽能發電項目目前已經具有一定的規模,但真正能夠上網運行的并不多,主要原因是調峰技術沒有得到解決,運行不夠穩定,而電力儲能電池項目則是這一領域的重要突破。”李彬說。
中國至德集團董事長、山西襄礦至德新能源有限公司總經理余建岳告訴記者,電能不能儲存是目前許多新能源產業發展包括電網運行過程中造成資源浪費的主要原因,只有當電能能夠長期高效儲存,并能任意移動使用后,這一問題才能根本解決,電力儲能電池正是起到這樣的作用,而且儲能電池的使用在將來或許可以改變利用高壓電網輸電的傳統方式,使得電能借由傳統的物流方式運輸到各地。
據了解,山西襄礦至德新能源有限公司年產100億安時電力儲能電池項目共分兩期實施,一期規模為年產25億安時,二期規模年產75億安時,為使項目盡快落地見效,該公司先期建設了一條日產10萬安時示范生產線,目前已投入試運營。
對于當初之所以選擇在襄垣投資,余建岳表示,至德集團致力于打造低碳的物流方式,襄垣是至德集團的一個物流節點,同時,襄垣良好的投資環境也是吸引至德集團的主要原因之一。而當問及公司目前所面臨的困難時,余建岳坦言,沒有實質性的困難,一切運行順利。
毋庸置疑的是,隨著國家級儲能型分布式新能源示范工程項目的推進,襄垣縣電力儲能電池項目也將迎來新的發展和突破。李彬表示,作為示范工程的合作方,山東省黃河三角洲新能源科技開發研究院將盡快就襄礦至德新能源公司的儲能技術向國家發改委和工信部申請立項,以提升產品品位,擴大市場,并爭取更多的政策和資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