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彭展)未見其人,先聞墨香。
10月18日上午,李牧應約在楚竹書法學校接受記者采訪。1984年出生的他,單單瘦瘦,一身便裝,和顏悅色,有問必答,言談自在。
28歲的他,雖其貌不揚,但在書法“圈”內“小有名氣”。作為岳陽市僅有的十余名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之一,他對人們稱他“書法家”有些靦腆。
別號“放廬”的李牧,是巴陵石化公司合成橡膠事業部SBS車間的一名普通職工。
“我的水平只是一個中等”
剛剛過去的2012年中秋國慶“史上最長黃金周”, 岳陽市委宣傳部主辦的“氣象洞庭·中國書法院岳陽十三人作品展”在岳陽文化藝術會展中心岳陽市美術館舉行,眾多觀眾在此“認識”了李牧。
10月5日,記者慕名在第一展廳參觀了李牧的五副書法作品,有草書、隸書、小楷、篆書、行書等。在現場“看熱鬧”時,記者聽到湖南師范大學書法美術學院陳文明教授對李牧及其作品的積極評價。“他的草書很有氣勢,按這種勢頭發展下去,三五年,年輕的李牧還會到一個更高的境界。”
這次展覽,匯集了李牧等13位岳陽本土的當代書法家的作品,其中有7位作者是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他們也都是畢業于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書法院研究生班的同學。
國務院參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館、中華詩詞研究院副院長蔡世平在“氣象洞庭”書法作品展前言中,熱情評說李牧和同行們的書法藝術——
“‘他們’是中國書壇的學院派,書法藝術各自呈現出自己的藝術面貌,或飄逸、或沉雄,或古拙、或新銳,無一不法度精嚴,而又機杼自出。”“已經達到中國當代書法藝術的平均高度。有幾位已經超出平均線。”
“‘他們’在當代書壇亮出了自己的容顏。這是當代書壇的‘洞庭風景’”, “‘他們’中任何一位的書法作品,都是高雅的象征,時代的品位。”
“呵呵,這些評價我看更多的是鼓勵和鞭策。”李牧說。
“湖南師大教授好評你的那副草書作品,你自己喜歡哪一幅呢?”記者問道。
“我比較滿意‘水流任意景長靜,花落雖頻心自閑’那幅隸書。”李牧回答道,“另一幅‘一亭靜覽山間趣,幽室能觀云外天’的金文聯也花了些功夫。”
記者又問:“在‘氣象洞庭’書法作品展中,你怎么評價自己的水平呢?”
“我的水平只能說是一個中等吧,我要前輩們學習的地方還有很多很多。”李牧的話語滿含坦誠。
“我覺得自己運氣比較好”
受愛好書法的父親的影響,李牧7歲開始練習書法,與練習美術的妹妹“比學趕幫超”。
2002年至2004年,他應征入伍服役,在四川眉山市當一名武警。轉業后進入巴陵石化合成橡膠事業部工作,在SBS車間當化工操作工人。
他對書法藝術的追逐一直沒有間斷,并在各項賽事中獲獎。
2003年10月,他的作品在中國“少”字書法大賽中獲優秀獎。2003年12月,他書寫的《七律·長征》作品,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10周年“東方紅”杯中國書畫大賽中獲獎,并被韶山市人民政府永久收藏。2004年6月,他的作品參加當代文人書畫藝術北京邀請展。
“練習到一定程度后,有朋友建議我‘走出去’開開眼界,系統學習。”李牧說。經過幾年的資質準備,取得電大文憑的他到北京參加專業考試合格后,終于得以進入中國書法的最高學府——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書法院深造。
2010年9月至2011年7月,李牧和來自全國各地的100名書法愛好者一道,在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書法院研究生班,師從王鏞、沃興華、徐正漣、石開、何應輝等一批中國當代書壇的一線人物,全面學習書法技法新論、形勢構成研究、篆刻欣賞與臨刻等24門課程。
學習期間,李牧珍惜向名家零距離請教的機會,用心揣摩,全心消化。他還廣交朋友,與來自吉林、福建、四川、甘肅的4位同學結成“五角星”書社,相互切磋,探討漫步書壇的心得體會。
作品參加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的展出活動,是眾多書法愛好者耕耘書壇的追求目標。每次展出,一般都是從3至5萬幅投稿作品中遴選300幅左右布展,入選率不到10%。
2011年5月,李牧的小楷書法作品《報任安書》入選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的全國首屆手卷書法作品展。隨后的7月,他的另一幅小楷作品又入選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的“鄧石如獎”全國書法作品展。
作品接連兩次在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的全國書法作品展中入選,李牧由此也順利地通過了成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的“高高的”門檻。
“我覺得自己的運氣比較好。”李牧笑著說。
“每一個人都能把字寫得好看”
今年1月18日,龍年春節到來前夕,李牧亮相合成橡膠事業部青工迎新春團拜會現場,揮毫潑墨寫下“和諧巴陵幸福成長,廣闊天地敢于擔當”條幅,并為與會嘉賓送去一幅幅他精心書寫的春聯。
“六一”兒童節,巴陵石化志愿者攜手云溪區福利院共同舉辦慶六一聯歡會。李牧代表青年志愿者書寫了蒼勁有力的“托起明天的太陽”條幅,贈送福利院作紀念。
事業部和公司組織開展活動,只要“有求”,李牧“必應”,欣然參與,樂于奉獻。
“在很多人看來,練習書法,下筆有神,游刃有余,是要背記很多古詩文‘打底子’的,你也是這樣么?”記者不解地詢問李牧。
“能多背記些當然更好,但不能刻意先背誦后書寫,有的寫多了自然就熟悉了,記牢了。”李牧說,“人們說書法是一門藝術,在我們看來,它似乎更是一門技術。很多時候,面對那些要書寫的古詩文,我看到的不僅是字,而是點、線、面。在書寫時,我總會先打破常規,或者說造險,后再平勢。力求筆筆不同,字字貫氣。”
“現在電腦普及,人們都習慣在鍵盤上敲打。有人調侃‘一手好字被電腦廢了’,不少人都為自己不能寫一手好字而慨嘆。你覺得一個人要把字寫漂亮很難嗎?可不可以‘速成’?”
“要把字寫好很簡單,關鍵是要掌握方法,一個月時間足夠,半個月就會有好效果,”李牧笑道,“‘零基礎’的學生高二才決定參加書法專業考試,經過一年時間努力就能考上大學。”
他還舉例說明:車間202工段的李姓師傅看到李牧有書法特長,工余時間虛心向他請教。李牧和他討論,教同事練習筆畫,叮囑他寫字時注意處理好寫的結構。“后來廠里舉行書法比賽,我鼓動李師傅參加,他還獲得一等獎呢!”
在潛心研習書法的同時,李牧還有自己的新打算,“我想用一年兩年時間,去中國國畫院學畫山水。”
中午時分,兩個多小時的輕松訪談結束。李牧攤開宣紙,飽蘸翰墨,揮筆寫下遒勁有力的“愛我中華,振興石化——喜迎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和“本色做人,出色做事”字幅,與現場十余名書法愛好者一同交流。
墨香馥郁,新秀平和。在追逐書法藝術和“技術”的旅途中,李牧篤信前行。我們也祝福他記取前輩們的鼓勵,“大膽地往前走,不要怕路途遙遠”,不斷在書壇呈現瑰麗的“洞庭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