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鐘霞蘭)講臺上的這位中年男老師,戴著一副眼鏡,筆挺的西裝配上自信篤定的談吐,不知內情的人還以為又是哪個教授,因為能走進北京燕山教育培訓中心上課的,不是教授也是專家。而此次受邀中石化信息部,被燕山教育培訓中心聘任為中石化先進控制項目在線質量儀表專題培訓班授課老師之一的余四軍,卻是來自長煉信息技術管理中心的“草根專家”。
說他“草根”,只因他沒有重點院校校畢業的“名門”背景,也沒有博碩高學歷文憑資本。26年前,他從一所普通技校畢業,用自己的勤奮、專注,一步步在質量儀表維護的道路上走來。
對于這位曾多次被評為長嶺“技術能手”的質量儀表班班長,班上的同事忘不了他曾為了趕在1#催化開工之前將數據芯片、電路板全損的餾程分析儀恢復正常,連續30多小時盯在現場調參數;班上的同事也都清楚,每次電閃雷鳴、暴雨交加的夜晚,自己的余班長很有可能又被“調度”到現場緊急搶修;當然,令班上的同事更記憶猶新是,裝置每次更換新的分析儀之后,他那對新設備如饑似渴的琢磨與鉆研精神。他們班維護的在線質量儀表多達47套,這其中還包括5套特種分析儀。種類之繁多,僅濃度分析色譜儀就可區分為日本橫河、德國西門子、國產蘭州三種。對于不同型號的分析儀,不僅分析原理不一樣,樣品檢測方式與分離過程也不一樣。而他,對于自己分管的質量儀表,都像熟悉自己的孩子似的,就拿IDA智能全餾程在線分析儀來說,現場需調整的參數就多達92項,而他會輕松地告訴你這些參數的含義與參考值。
五天課程下來,“草根專家”那褪掉晦澀高深理論的包裹,取而代之的是精辟獨到的“實戰”講述,獲得培訓中心領導、專家組及學員朋友們的高度評價。從他的身上,我們或許領悟到了在專業越來越細化的工業社會里,任何從業人員都是需要知識的積累與沉淀,尤其是在喧囂浮躁的當下,更需要一種“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這份對業務的專注與執著。有了這份精神,那么,今日的“草根”,很有可能就是明日的“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