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田麗霞 支玉銘)80后的王磊畢業于北京石油化工學院,現任石家莊煉化化工作業部輔助設備主任,負責化工區域壓力容器、壓力管道、安全閥、特種設備的日常管理工作。他個頭不高,體型 “微胖”,戴副眼鏡,愛說愛笑的他,平日里讓人如沐春風;但他工作起來就大變身了,認真嚴肅,有一股子韌勁、鉆勁,在設備管理的工作中踏實走好每一步。
學習中積累。2003至2008年這五年間,王磊沉到生產一線,潛心學習和實踐,在設備管理工作積累了較強的業務知識和經驗。剛入廠被分配到加氫裝置,正值公司100萬噸/年柴油加氫裝置的安裝投用,車間領導安排他學習裝置的安裝調試和試運行。他認真學習、鉆研,很快負責裝置機泵的試運,同時還參與了4D3+R往復機組的安裝和試運行工作,他每半小時進行一次機組試運參數記錄,為機組的驗收和裝置一次性投產成功提供了很好的設備運行數據支持。他從零開始,從點滴做起,建立臺賬,明確設備機泵專人負責制,多方查找設備資料,建立設備檔案,使制度從無到有并日趨完善。
實踐中歷練。王磊總是說,設備是工藝運行的基礎,只有做好日常管理才會不出問題,才能保障安全生產。
2011年,作為化工42單元升級改造的設備負責人,在人員緊缺和設備新穎、新裝置建設老裝置運行、邊生產邊施工等困難面前,配合領導對職工進行培訓和老裝置平穩運行管理,積極應對出現的突發問題和困難,實現了一次性裝置開車成功。開工后,積極建言獻策,主動處理出現的各種問題,并提出可行的合理化建議,把綜合塔冷卻水回用改為溢流堰用水項目,年節水8萬噸,每年為公司節約資金40萬元。
新42單元開工后,由于裝置的獨特性和工藝流程的特殊性,裝置內焚燒系統焚燒爐、廢熱鍋爐、省煤器和引風機總存在一些缺陷,而現場第一手資料對后期裝置的完善具有很大的借鑒和理論了解作用,王磊總是在達到條件后第一個進入焚燒爐內,爐內雖已經有可進人的條件但需要通風降溫,此時焚燒爐內部灰塵大,噪音大,存在內襯塌陷的危險,王磊進入后取得第一手資料后,立即聯系相關技術部門,組織施工單位對焚燒爐內襯出現的情況進行總結。
在余熱鍋爐前期堵漏時,他總是和施工人員一起進入很窄的檢修通道內,微胖的身軀被擠得發痛,卻緊緊盯著堵漏焊接工作不放松,從修復焊接過程中來判斷造成泄漏的主要原因和原始的焊接情況,為裝置長周期運行打下堅實的基礎。他還結合省煤器系統結灰嚴重的情況,提出在余熱鍋爐后端省煤器階段改造激波吹灰系統,增設6臺激波吹灰器,并修改原激波吹灰口角度,極大地改善了省煤器的結灰情況和換熱效果,使由省煤器結灰搭橋而造成裝置停工的可能不再出現。
腳踏實地前行,一分耕耘一分收獲。2011年6月份公司機構改革調整,王磊被任命為化工作業部輔助設備主任,負責壓力容器、壓力管道和特種設備的專業管理,區域遍布環保、過氧化氫、聚合和精制4套裝置。他盡快進入角色,著手制定并修改完善了化工作業部的壓力容器、工業管道、特種設備、安全閥、設備檢查安全評價等7項管理規定,在新精制裝置處理E-0725內漏搶修過程中,提出并創建利用現場負壓系統進行查漏堵漏的搶修方案,大大減少了搶修時間和搶修難度,為化工區域的設備安全穩定運行奠定了基礎。
王磊憑著對專業的熱愛和執著,在設備管理的道路上,精于鉆研、不斷探索創新,一步一個腳印地不斷穩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