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石化網訊 近千億元資金投入,卻無一項目正式投產,深陷泥潭的大唐煤化工業務未來何去何從?
壓力越來越大
對于已規劃的煤化工業務,大唐集團已經投入了近千億元的資金,但至今無一項目正式投產。
作為五大發電集團中煤化工產業最具影響力的一家,大唐集團內蒙古多倫煤制聚丙烯、克什克騰煤制天然氣和遼寧阜新煤制天然氣三大項目,支撐起了大唐集團“七大板塊”之一的煤化工板塊,也是大唐集團成為“煤電化綜合生產企業”的重要一環。
近年來因煤價高漲,電價管制造成的發電主業巨額虧損,是大唐這樣的傳統發電企業謀求轉型的強大推手。
“市場不成熟,交易成本高,企業自然就會進行結構調整,向上下游延展。”一位五大發電集團人士對《財經國家周刊》記者表示。
而作為最早布局煤化工業務的大唐集團,其管理層認為,“產業結構戰略調整,成敗在此一舉。”
然而,大唐煤化工業務的進展并不如預期的那樣順利,“現在煤化工板塊對公司盈利還沒有任何貢獻。”上述煤化工三大項目的母公司大唐國際發電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唐發電”)有關人士表示。
與此同時,政府主管部門國務院國資委對煤化工的態度也頗為復雜:一方面,國資委官員表示,大唐煤化工項目代表了現代煤化工產業的發展方向,煤的清潔利用符合國家能源戰略;另一方面,從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角度,國資委年內已經向包括大唐在內的五大發電集團發文,要求謹慎對待煤化工產業。
面對主管部門的要求,已經投入了千億元的大唐煤化工業務,作為集團公司的總經理,陳進行該如何決策?是進還是退?
多倫泥潭
在大唐集團的煤化工戰略布局中,設計年產46萬噸聚丙烯的多倫項目,可以稱得上是“明星項目”。它是國內煤化工產業烯烴類(MTP)示范性項目,也是全球首例大規模利用低熱值褐煤生產聚丙烯的示范項目,是大唐發電實現多元化發展戰略的核心項目之一。
然而,多倫煤化工項目從2006年3月正式開工,至今沒有正式運行,而2007年9月開工建設的神華包頭的煤制烯烴項目已試運行了近兩年的時間。同樣采用甲醇制烯烴工藝的神華寧東煤基烯烴項目比多倫開工要晚,也已經在2010年全面建成,而大唐多倫項目從2012年3月16日轉入試生產后,至今還處于磨合期。
多倫煤化工項目試運行的拖延,除了內陸高寒地區交通不便、建設周期漫長之外,試運行過程也遭遇了各種預料之外的困難。
“目前負荷已經達到了75%左右,不過要穩定下來,還需一段時間觀察。”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信息與市場部副主任祝昉曾赴多倫調研。
大唐發電方面對《財經國家周刊》表示,煤化工生產流程較多,要做到萬無一失,現在還沒有正式投產的時間表。
對于多倫項目如此曠日持久的原因,大唐發電有關人士認為和煤質有關,“神華集團包頭煤制烯烴裝置用的是由神華鄂爾多斯(600295,股吧)布爾臺煤礦供應的6790大卡的優質煙煤,而大唐能源多倫煤制烯烴裝置用的是由內蒙古東勝利2號煤礦供應的2700大卡的劣質褐煤”。神華的煤質好,技術成熟、造價低,而大唐用的是劣質褐煤,是別人沒有做過的,要調整參數,反復摸索。
此前,多倫煤化工項目的核心技術雖然經過了中試,但還沒有商業化,多倫項目將規模放大了幾百倍,是世界首例工業化應用,挑戰是前所未有的;多倫煤化工單臺氣化爐可處理干燥后的原煤2800噸,為世界最大規模。
上述人士認為,這樣能效會高一些,但運行起來才發現比想象的難,主要是氣化環節穩定不下來。
在大唐集團的煤化工項目里,“最棘手的就是多倫項目,時間拖得長,我們也著急。”大唐發電有關人士表示。
管網遇阻
如果說多倫煤化工項目是困于技術和運行環節,那么,大唐的煤制天然氣項目遇到的問題更加復雜微妙。
其實,煤制氣項目和多倫煤制烯烴項目相比,技術更成熟,工藝相對簡單,更好駕馭。作為首個由國家發改委核準的大型煤制天然氣示范項目,年產40億立方米的克什克騰煤制天然氣項目于2009年8月動工,目前已完成試車。
“72小時沖擊95%左右負荷率的大負荷試車8月底就完成了。”大唐發電有關人士對《財經國家周刊》記者表示。
2010年3月開工的另一個同等規模煤制天然氣項目——遼寧阜新煤制天然氣及輸氣管線項目一期,阜新至沈陽主干線也即將建設完成。“阜新至沈陽分輸站再有6公里就將全線合龍”,大唐方面表示,阜新項目明年年底前能具備向大沈陽經濟圈供氣的條件。
但克什克騰旗煤制氣項目原定于2012年8月底建成供氣的計劃已經被推遲了,這個項目的目標市場是北京市,現在北京市政府限制的竣工時間是2012年年底。
據大唐發電內部人士透露,工期延遲的主要原因是管道問題。“現在克什克騰項目生產沒問題,但管道不通。我們負責的管道都修好了,就等中石油負責修建的進京管道了。”
上述人士向《財經國家周刊》記者透露,“這個項目本來沒有中石油的事兒,是他們硬插進來的。”
按照原計劃,克什克騰項目的天然氣直接接入北京燃氣管網,賣給北京燃氣集團。但2011年下半年,“中石油從市場端暗渡陳倉搶灘管網,事情就發生了變化,”原定的天然氣進京線路是經密云接入北京燃氣管網,全程由大唐方面負責修建,現在則改為大唐方面只負責把管線從克什克騰修到古北口,之后要接入中石油的陜京四線延長線。也就是說,從古北口到北京市的管網,長度約115公里,由中石油負責修建。
本來的直供氣項目,現在因中石油的加入而增加了管網環節。由于管網的自然壟斷屬性,克什克騰項目生產的天然氣,只能賣給中石油,由他們統一調配。大唐發電相關人士表示,實際上這一段大唐自己也可以修,距離也不用這么長。
阜新煤制氣項目的產品主要在沈陽和管線途徑地區就近消化,情況相對簡單些。因遼寧省之前沒有統一的天然氣管網,所以大唐修建的管道就占了先機,但這并不意味著風平浪靜。當地也在做下一步的統一規劃,相關企業也想借機拿下輸氣管網,鎖定利益格局,對潛在競爭對手進行封殺。
有業內觀察家表示,油氣管道的問題和電網的問題性質類似。像大唐這樣的發電企業,是化工行業的新生力量,是傳統石油石化巨頭的競爭者,受到阻擊是必然的。壟斷力量很強大,和有關方面又有各種利益紐帶,這種利益格局很難打破。
資金困境
從地圖上看,內蒙古自治區東部的錫林浩特、多倫、克什克騰三地,地域相連互相倚靠,組成一個三角形,和稍遠的遼寧阜新連成一線。立足錫林浩特的褐煤資源和附近較豐富的水資源,大唐發電投資巨大,苦心經營多年,力圖構建“錫多克阜”(錫林浩特、多倫、克什克騰旗、阜新)能源化工效益基地。
而在這樣的版圖中,有地方政府的一部分“功勞”。
一些煤化工項目開始并不是企業愿意做的,而是為了拿到煤炭資源,應地方政府要求做的。大唐發電內部人士調侃,他們是“被化工”。地方政府不希望央企把資源拿走而什么都沒給當地留下。現行分稅制背景下,財力向中央政府集中,項目能夠帶來多少財政收入是地方政府考慮的重要問題。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弘揚石化精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